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今周刊 第389期20040607

今周刊 第389期20040607
老謝開講

阿扁與外資的第三類接觸

謝金河,民國48年生,雲林生。畢業於政大企管系、政大東亞研究所。現為《今周刊》發行人、財信傳媒董事長、公視《面對國家》、年代新聞台《數字台灣》、東森ETtoday《老謝看世界》節目主持人。
——《今周刊》現場直擊
撰文:謝金河
攝影:楊仁甫
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三點鐘,總統在總 統府內約見十七位在台外資機構負責人茶敘,這是外資圈內負責人首度進入總統府內,就台灣資本市場的興革與總統面對面交換意見,因此,受到外界高度注目。這場總統府的「外資會」由總統府祕書長蘇貞昌主持,財經部會首長如經濟部長何美玥、財政部長林全、經建會主委胡勝正,及央行總裁彭淮南都與會。
由於先前外資在台股連續賣超大動作,從四月二十六日的溫家寶宣布實施經濟降溫開始,外資從四月二十六日起到五月二十一日,連續十九個交易日賣超,且外資賣超的金額高達新台幣一二六○億元,台灣是去年外資買超第二大的市場,今年因為政局波動,外資賣超不斷,已變成是淨賣超的市場,因此,陳總統此時約見外資不免予人「拚經濟、拉攏外資」的期待。
不過陳總統在開場致詞時即強調拉抬股市並非其本意,只有把台灣的投資環境改善好,外資就會不請自來。總統強調,他不是因為外資持續賣超,才請外資到總統府茶敘。政府有信心加強開放,繼續加強投資台灣,台灣的永續發展與創造世界競爭力,讓台灣變成一個投資賺錢的好地方。總統揭示四大施政目標,一是團結台灣、二是穩定兩岸、三是安定社會、四是繁榮經濟。總統要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他則願意傾聽各方意見,做一個「傾聽者」。

建議一:放寬外資投資環境

第一位代表外資機構發言的是摩根大通集團(JPM)台灣區總裁錢國維,他對於外資機構承銷手續費必須課二○%的重稅,且回溯過去五年表達不盡合理之意。另一方面他對客戶違約交割會被處停業三年的規定,他認為這對機構投資的法人來說並不盡合理。
第二位發言的是高盛亞洲區副董事長兼投資銀行部共同負責人宋學仁,他先表達對過去四年來政府致力金融改革的成就表示肯定。他說過去四年來台灣沒有任何金融危機產生,而且從二○○○年以來,外資占台灣資本市場的比重從一五%推進到二二%,仍有四○%的成長,雖然最近外資有減碼動作,但這是一個正常反應,整體外資仍對台灣經濟前景深具信心。
宋學仁表示,台股本益比雖低,像台積電本益比已跌到十二、三倍,但是仍比南韓的三星不到十倍好很多。他建議政府應持續保持與外資溝通,他說南韓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面臨空前危機,但是政府一直說服外資投資南韓,如今外資在南韓市場的比重已達四四%,已是台灣的一倍,台灣必須跟鄰近的國家競爭。宋學仁還指出政府應該特別重視公司治理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隨後不久發言的德意志證券台灣區負責人李鴻基有更深入的論述。
第三位發言的是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暨台灣區執行長林水仙,她認為外資連續減碼十九天,台股比重從二四%降為二二%,這只是外資調整部位的正常動作。她十分肯定台灣過去四年來金融改革的腳步,她認為這次高雄企銀的六十個分行被玉山銀行拿下是個很好的開始。
建議二:應轉型為研發外包

在產業發展上,林水仙提出兩個觀點,一是台灣應從製造業外包(OUTSOURCING)轉向研發(R&D)外包,使台灣成為亞太研發中心。其次是台灣致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外,也不可忽略本土內需型的傳統產業,例如房地產業景氣復甦就解決了很多問題,今年台灣還應繼續推動休閒產業,雖然台灣只有兩千三百萬的人口,但是仍然可以刺激內需。
第四位發言的是花旗環球(CITI)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他這次是有備而來,還備有書面資料,他認為外資這次減碼一二○○多億元,只是從去年以來累積買超台幣六九一○億元的四分之一,並沒有那麼嚴重,杜英宗認為外資對台灣經濟的基本面仍然十分看好。他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對策,提出了完整的看法。
建議三:建立銀行退場機制

一是持續金融改革的努力,銀行民營化的政策不可退縮,他認為政府只要保留少數政策性的公營銀行即可,應加速公營銀行與民營銀行合併。另一方面,他呼籲政府要重視金融產業,因為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產業,香港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投入金融產業,台灣距離這個目標尚遠,杜英宗也建議銀行要有好的退出機制,使體質不良的銀行知所進退,對於即將成立的金監會,杜英宗呼籲能強化金融檢查這一項。
第二個主題,杜英宗提及政府必須有明確穩定的兩岸政策,因為台商最懂中國市場,很多外資投資台灣,是因為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布局深廣,兩岸情勢緊張,將影響台股本益比,杜英宗認為歐美投資人對兩岸政策不太明瞭,政府可以定期召開說明會,三是降低外資的疑慮。
政府應重視資本市場機制,全面改革,杜英宗認為台灣朝亞太籌資中心的方向邁進有潛力。台灣應努力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中心。在承銷方面,杜英宗認為承銷期不能硬性規定,資金用途要有彈性,對大股東強制集保要放寬。杜英宗還特別提及政府應積極協助券商轉型為投資銀行。
建議四:公營事業資產管理外包民間

瑞銀集團台北分行總經理趙辛哲也肯定台灣的金融改革,他認為台灣的金融法規仍相對落後,必須與國際接軌,甚至可以考慮設立證券專業法庭,趙辛哲也建議讓金融商品更加多元化,還有應致力引進國外優秀的金融人才。隨後發言的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於貽勳,則從外資進出影響匯率來談金融穩定。他認為國內外的資產管理力量仍相差懸殊,有必要強化本土資產管理的實力,他建議公營事業的資產管理可委由民間來操作。於貽勳的發言得到央行總裁彭淮南的正面回應。
接著發言的德意志證券台灣區負責人李鴻基則從股民最關切的員工分紅配股單刀直入,他說他有諸多看好台股的理由,但他同時也可以舉出幾十個看壞台股的理由,他舉出外資對於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機制已經愈來愈難以忍受。他認為員工分紅配股,對國家稅制已形成嚴厲的挑戰。而在供需上面,股東與員工完全站在不同的立足點競爭,股東愈來愈吃虧。李鴻基認為美國已正視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大多數公司已將員工分紅(選擇權)改列為費用,台灣在這方面做得仍不夠,這是長期的隱憂。
接著發言的美林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高志銘也在海外承銷課稅問題上面著墨,談到稅制改革,及加強基礎建設,不過高志銘特別強調政府要吸收外國人才,放寬外人來台的工作條件。
第一位發言的外資「老外」是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總經理葛傑森,他認為近期外資的賣超是因為美國升息、油價高漲及中國經濟降溫所致。他肯定台灣的金融改革,希望繼續推動銀行的民營化,至於兩岸問題,他說外國人都希望兩岸能和平穩定。
雷曼兄弟的台灣區執行長翁明正則表示,雷曼兄弟是去年對台灣經濟成長預測最樂觀的外資機構,不過最近他們已把台灣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的目標值從六%降為五‧五%,主要是中國這次經濟降溫所致。
翁明正對於台灣的金融改革表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是外商在AMC(資產管理)上面已經沒有什麼生意可做,因為資產回升,所有NPL(不良資產)都已經太貴了。喜的是台灣金融體系最危險的時刻過去了,資產可以不必賤賣。對於資本市場,翁明正說他一九八○年在研究所上林炯堯的課,就提及台灣是跛足市場,而二十四年以後,台灣股市的融資與融券仍然不成比例,依舊是個跛足市場,令他感慨良多。
接著發言的港商荷銀證券台灣區總裁柯志元,他以流利的中文發言,頻頻引起陳總統的會心一笑,他說他的顧客,講究價值投資的人都覺得台灣股票很便宜,老早進場投資了,但是卻有更多的外國人,他們關切兩岸關係、改革與穩定,他認為非經濟因素影響資本市場重大,陳總統要特別重視才好。他還提及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即將調高台股比重,也考慮要將台灣改列已開發國家行列,他開玩笑說很多外資都不希望在發展
中國家失去台灣。
建議五:聯日抗韓強化關鍵零組件

大和證券亞太區執行長黃清苑表示,台灣的資本市場在亞洲排名第四,但成交值卻排名第二,股市活絡很受外資的重視。此外,去年台灣在國際籌資一七○億美元,是僅次於日本的籌資大國,而台灣企業賺錢的配息配股能力也高居亞洲之冠。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黃清苑以他的「日本通」,特別提及台灣要重視結合日本力抗南韓,來強化關鍵零組件產業,他認為台灣與日本都害怕三星,結合日本抗韓,落實關鍵零組件在地化,才能進一步鞏固台灣經濟力,何美玥部長也大力回應黃清苑的觀點。
黃清苑在金融改革上也有不少著墨,他認為金控組合還應繼續強化,金融機構不夠強壯,國家就不會壯大。目前金融整併仍在進行,但是「漂亮的小姐被選走,不漂亮的只好等淘汰」,目前銀行過度惡性競爭將弱化競爭力,他還提及國會改革、參與國際組織,及台商回台上市機制。
建議六:舉辦國際比賽提高知名度

最令人矚目的是,黃清苑特別向總統提及要致力發展國民體育,提高台灣能見度,例如辦一次國際級的馬拉松比賽,可以吸引全世界好手來參加競技,台灣的選手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就有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國際媒體廣泛報導,這是最廉價的國際宣傳。
接著發言的里昂證券總經理陳斌,則是國台語及英文全都派上用場,他表示里昂證券在二○○二年南韓舉辦世界盃足球比賽時,曾邀集全球十大基金經理人與南韓總統金大中會面,他認為陳總統也可以這麼做,這一點得到總統十分正面的回應。陳斌也表示政府應努力發展電子交易系統,除了網路下單之外,前段及後段的交易系統電子化都要落實。
親自帶領翻譯上陣的匯豐台灣區總裁李睿智(PAUL)則具體地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如何使台灣更具吸引力,他認為政府對外資的開放還可以更多,包括對分行的限制,新的金融商品推出都可以更開放。其次是應加速金融機構的民營化,他認為目前政府是管理者,卻又參與競爭,這是不公平的。
另外,銀行退出機制沒有,使無效率銀行仍可倖存。還有信用卡、現金卡的惡性競爭已有惡化跡象,政府要很小心。三是面對中國的崛起,政府應開放低階的服務業到中國投資,以節省成本,增強競爭力,例如金融機構可將客服中心遷至中國,可以使區域的競爭更具競爭力。
富達的舒博展則向陳總統介紹他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他認為在台灣一個基金經理人只允許管理一支基金是很不合理的制度,台灣在區域競賽中還必須與別的國家競爭,目前澳洲、南韓在某些領域的開放都比台灣快。舒博展還提及台灣未來人口老年化愈來愈嚴重,政府必須盡早全面對退休基金有所規畫。
擁有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的ING 總經理吳清邁則表示政治是短暫的,經濟才是永遠的。他建議政府應擬定經濟戰略目標,像新加坡決定成為基金管理中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走,如今績效卓著,台灣也要有自己的經濟戰略。其次吳清邁建議政府應廣泛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旅遊。身為耀文的重整人,吳清邁也對現行重整制度提出他的看法。最後一個發言的是美林的常董黃慧珠,她從企業競爭力、制度如何與國際接軌切入。這場茶敘原定是下午三點到下午四點半,但是外資機構負責人表了心得,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幾位部會首長簡短回應,例如經濟部長何美玥從研發外包、國外人才引進,到關鍵零組件自製,再談到重整問題。林全部長則從退場機制談起,他認為解決了高企的問題,下一個是中興銀行,台灣金融壞帳的問題將可告一段落,未來政府開放的速度將會跌破大家眼鏡。經建會主委胡勝正則從公司治理談到修法的問題,其次是鼓勵合併強化金融競爭力。央行總裁彭淮南則從外資進出談到匯率管理的問題。
在所有部會首長回應之後,陳總統最後總結,他十分感謝外資機構負責人參與這次茶敘,他也希望所有在台機構負責人能夠促成全世界十大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來台,他願意向他們請益。在政治上,對於年底立委選舉,陳總統認為他對泛綠過半愈來愈有信心。陳總統還提及他已經沒有連任的壓力,他是一個要尋求歷史定位的人,未來如能把兩岸關係處理好,族群問題就解決一半。總統特別強調沒有台獨時間表的問題,他希望未來四年他能秉持中道治國,全力做好各項改革,這次他在羅東面對游內閣團隊,他提出「積極創新,謀定後動」的八字箴言,是未來施政方針。他說這次五二○的就職演說,是他凝聚過去四年治國的經驗與教訓的結晶,五二○的就職演說是一個起點,希望大家不分彼此愛台灣。
(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呂宗耀投資周記

股論──明天過後
存活才有意義
股論──明天過後
存活才有意義

呂宗耀
1953年生,宜蘭人。
1987-1997年任職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組長,負責國內外股票、債券投資一千億台幣部位操作,期間指數平均年報酬率21%,國壽平均年報酬率73%。
1998年應陳田錨前議長邀約轉任大眾金融集團投資總監,2001與國壽工作夥伴並具證券分析師資格的張献祥,共組投資研究團隊。
2003年邱靜怡接續加入,正式啟動「呂張投資團隊」由八人增至廿三人,呂、張二人專注在策略思考與經驗傳承,邱靜怡貫徹紀律執行,六、七年級成員分具商學、理工背景,均具碩士學歷,老中青三代結合經驗閱歷與最新社會、產業脈動,聚焦第一線走訪資本額卅億以下、業務轉戰全球、CEO為第一代經營者的上市櫃、興櫃公司,每週每人以走訪請益四家掛牌公司為內容,工作主軸完全捨去流行、循環之產業公司,全力聚焦在唯「成長性」是問的差異化投資內容,開創出有別於當下台股分析體系的投資風格。
he Day After Tomorrow-Where Will You Be?」這是五月二十八日在全球包括台北首映,中文翻譯為《明天過後》的一部描述氣候災變的好萊塢視覺特效鉅片,它傳達了「明天過後」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沒有不可能的事。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生前曾這樣說過:民進黨有兩顆土豆仁,一顆叫邱義仁,一顆叫吳乃仁,思考敏銳嚴謹,戰力超強。
往後政治的發展也完全映證了信介仙的評斷,總統大選後(意涵著明天過後)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戰力超強的吳乃仁向執政黨說出了該與民「休養生息」的時候,令人佩服。同樣的,前環保署署長新黨的郝龍斌投入了紅十字會的人文關懷,表達了對台灣這塊領土的熱愛,令人尊敬。吳、郝兩位誠實地面對自己,給了我們生存下去的典範,但我卻不懂羅大佑不斷地大動作,是在做什麼?我也看不懂教育部長杜勝正,跳過急迫的教育大計,急於用同心圓地圖表達台灣不是大陸的邊陲,是海洋的起點,這種換個角度看台灣的觀點,小孩長大走出台灣後自會思考,何必急於外顯。如果小孩長大看到的不是杜部長提出的地圖所要教育的意涵,而產生了挫折,要由誰來負責彌平?

濁水溪從南到北,同胞要求「寧靜生活、安生立命」的聲音,不斷地在底層蔓延。史觀之重要在於鑑往知來,在朝在野,無論個人多麼重要有成就,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實在太渺小了,鎂光燈不會永遠為一個人閃爍,有登山攻頂的興奮歡譁,就有下山的疲憊寧靜,股市投資產業研究也可清晰地看到興衰的循環,輸贏從來就沒有句點,重點是「明天過後,你將會在哪裡?」股市投資論述才有焦點。

在台灣的政治浩劫後,相信每人的內心都希望看到吳乃仁、郝龍斌的言行典範,誠實面對自己,努力發展台灣的繁榮。《明天過後》首映當晚,大台北票房一○一二萬元,改寫台灣影史首映票房紀錄,周休二日累積成績更創下四六二○萬元票房,超越《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成為台灣影史非續集類電影首周末票房冠軍。

當然這是一部幾近空前的災難視覺特效大片,也是一部最典型的有愛情、親情、慈愛、傲慢與謙卑,賺人熱淚與視覺興奮的好萊塢電影,但透過德籍大導演羅倫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以其想像力豐富的編導長才所傳達的幾項訊息,值得讀者一觀:一、傳達了權力者的傲慢所造成的災難及經歷災難後的謙卑,卻無法挽救氣候災難對人類的殺戮;二、人類與大自然演進永遠在掙扎中彼此對立,最後決定勝利的是人類堅強的意志力;三、由梅格萊恩前夫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所飾演的古生物時代洋流氣候學家傑克霍爾博士,所傳達的對自己工作的勤奮、專業與專注,及華裔女演員所飾演的航空總署颶風專家的謙卑,共同讓氣候災難降至最低,值得各行各業觀後省思;四、霸道的強權最後由弱勢的第三世界幫忙度過,雖然羅倫導演在歐洲首映會說:「電影是誇張了點,但其實並不為過。我認為它是可以給中國與台灣的關係相當程度的省思。」
投資環境如同經濟發展,需要的是安寧、和平、氣氛,才能創造沒有後遺症的勝利與繁榮。西漢從高祖、文帝到景帝,對匈奴採用的和親政策,大大減緩了匈奴之擾,與民休養生息,但到了漢武帝,恃其國力強盛,斷然取消和親政策,轉而進攻匈奴,拉開長達四十年的邊戰征伐。雖然它是西漢史上最功績彪炳的一頁,包括公元前一二九年,衛青大將軍收復河南,安定長安;公元前一二一年,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最後更由衛青、霍去病深入漠北,與匈奴在沙漠中進行掃蕩匈奴以來規模最大、距離最遠,也是最艱難的大戰役,最後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太大,嚴重耗費軍事實力,使漢王朝在財力與物力上都損失慘重,可說「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盜賊滋起。」埋下了王莽篡漢室的崛起及西漢滅亡的種子。

史觀有其歷史的價值與前瞻,值此股市成交量低迷,悲觀氣息漸濃,朝野還在爭辯的此刻,一部電影及一段漢武帝征戰史,希望能給投資者,有所啟示,進而達觀奮進。

本周擬導入三聯(5493)公司,一九七六年成立,股本三‧七八億元,主要業務有三:一、公共工程整合(SI)—— 監控地質與環境的變化,主要用在電廠、高鐵與捷運等BOT工程;二、工業自動化設備買賣—— 代理日本Digital與富士電機的觸碰式螢幕與工業用控制器,再出貨給承包商;三、半導體設備事業處—— 代理NEC 晶圓洗淨設備與封裝打線機,有台積電、聯電、矽品、力晶、茂德的肯定與認可。

公司的成長架構短期受惠於半導體資本支出的大成長,中長期開始在SI 領域大發酵,以水庫設備為例,日本已二十年、台灣十年未蓋新水庫,原水庫設備商不再生產,當原有設備需汰換時,三聯將直接切入,且將導入大陸尚有一千多個新設水庫設備商機。

三聯對於SI 業務的發展,策略為將軍用技術延伸到工業、商業生產,所延伸出的業務及獲利率都遠高於一般消費產品架構。其總經理林廷芳四十六年次,土木專業背景出身,林總從董事長一脈傳承,將公司更進一步發揚光大,切進高獲利的半導體及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特用化學品生產銷售,逐步將三聯轉化為控股公司,為永續成長布局,一至四月分營收一‧八億元,年增率一一‧八%,稅前EPS(每股稅後純益)○‧五五元,估第二季營收大於第一季營收四七%,全年稅前估EPS 三元以上,業績高峰將會在六月、十二月出現,毛利率會回升到三○%至四○%,是一家令人尊敬的敬業中小企業及優良父子傳承的奮進典範公司。
谷月涵看台灣

企業三部曲——成立、合併、清算
企業三部曲——成立、合併、清算



谷月涵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現為美商花旗環球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及研究部主管,曾任台灣區美林投顧總經理、月涵投顧總經理
去年底在華爾街流行一本書——《Mr. China》(中國先生),身為台灣人眼中的「Mr. Taiwan」,我當然要了解書裡都講些什麼。
《Mr. China》的作者是英國人Tim Clissold,他的主要工作是幫華爾街的大老闆們管理投資中國企業的基金。十多年前,天安門事件過後沒多久,Clissold便在中國四處尋找投資案,為這個規模四億美元的基金創造獲利。

可是在中國待了十多年,Clissold所投資的案子幾乎每件都出過狀況。由於是直接投資,所以都買一些看似有潛力的工廠;可是沒多久就發現,工廠旁邊也設立生產相同產品的工廠。當時只開放合資企業讓外資入股,可是中資代表素質不佳,不是抄襲仿造產品,就是大剌剌地挪用合資企業的資金。

更誇張的是,當企業經營不善,外資不想玩了還不能清算,只能放棄股權。同時中方提供入股的資產,竟然不在中資企業的名下,出了問題,外資也求償無門。搞到最後,外資竟然落到一場空的地步。

就算勉強經營得下去的合資企業,員工帶著業務機密落跑,或是上級政策不當干預經營決策等事例,更是層出不窮。所以Clissold投資中國產業的十年經驗,是一投資就出狀況,一出狀況就要花時間處理,甚至還因此遭到員工綁架。

Clissold的經驗並不是特例,基本上可視為投資中國的縮影。當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很多外資認為,與中資企業合組合資公司,是進入中國市場最快的方式;但是新公司成立後,便陸續浮現Clissold碰到的問題。因為中資企業的資產老舊,員工也存有公家機關雇員的心態;在這種結構下,怎麼可能會有好績效。後期才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不管是台資還是外資,通通都避中資唯恐不及,而以獨資型態經營。

外資的想法是,設立一家新的獨資企業,就可以避開合資對象是否有商業道德的問題;然而就算是本質良善的中方經理人,在共產黨五十年的統治下,這些「好人」根本不知道何謂「商業道德」。同時,獨資企業也不必擔心接受規格不合的老舊資產,當作合資的股本。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次第接班後,對中國經濟發展策略也有不同的想法,方向雖然正確,但是國企的呆帳則成為難解的問題。尤其在鼓勵私人企業出頭後,更加凸顯國企呆帳的嚴重性。
Clissold先前的經驗,代表中國政府在制度上,並未積極立法保障合資企業的兩造,只要中資方面想搞鬼,外資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要撤資認栽,或是以獨資型態捲土重來。中國政府的態度看似在包庇中資,結果卻傷害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時程。

過去五十年,中國進行的投資幾乎全數作廢,加上國企呆帳不可能償還,公司的抵押品也沒什麼價值可言,也難怪外資了解實情後,多避之唯恐不及。

不過台灣也沒有太多值得驕傲之處,因為過去也有類似的狀況,只是程度不像中國那般離譜。最明顯的例子是,台灣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s,購併)的機會很少。

在台灣,幾乎任何產業都存在過度競爭的情形,而過度競爭即代表產業達不到合理的投資回報率;在正常的環境下,這表示有很多收購的機會。我們要檢討的是,為什麼台灣的M&A機會如此少?是經營者的因素?員工的素質?產業的特性?還是政府法令規章的限制?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正如先前Clissold所碰到的狀況,兩家公司不信任彼此的財務報表;可能是自己隱藏了某些帳目、負債或不良資產等,以致懷疑對方也幹了相同的勾當。其次,害怕對方公司的主要資產及重要人員,在合併後便跳槽離開,也增加不少難以規避的交易風險。

由於存在著信任危機,合併案便作不成,或是合併成本大增;而合併不成,整個產業的投資回報率便長期壓低,企業規模難以壯大,就不容易進軍國際舞台。
儘管台灣中小企業的活力十足,台灣經濟的彈性夠大,當整體經濟處於成長趨勢時,對中小企業有利,也有成長的機會;然而一旦經濟走下坡,中小企業過冬的本錢較弱,經濟體受到的衝擊也深。所以台灣應該還是要發展成一個夠成熟、穩定成長的大型企業環境。
一個正常合理的經濟環境,應該是新公司要容易成立,公司容易進行合併,成熟老化的公司容易退出市場,以及出了問題、無以為繼的企業,也要容易進行破產倒閉程序。而台灣目前的狀況,只有成立新公司還算容易,合併及清算、破產倒閉,則是難上加難,未來在這兩部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這種情形,主要牽涉到會計制度及公司治理,如果這兩點都作得到,那麼國家便不需要所謂的產業政策,因為經濟有自動調整的機制,經濟自然會往最有效率的方向發展;而其間有發展的落差,便藉由成立、合併、關門做為調節閥。

在台灣要創立一番事業,多數人都會成立新公司,而不會去買一家現成的公司,再予以改造重組。台灣雖然不像中國有那麼多老舊、無效率且偏遠的企業,但是畢竟台灣仍有不少老公司存在。這些資深企業的營運效益不彰,又不賺錢,存在的唯一目的,似乎只剩下延續歷史而已了。如果只知一味新設公司,而不管老公司的去處,台灣終將「公司」滿為患,一大堆沒有實際營運或經營價值的公司,充斥在台灣經濟體中,占據有限的資源,資產閒置,人員也無法再升級利用。

不過這種現象也不是台灣獨有,整個亞洲幾乎都不罕見。這主要是法規制度,以及「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文化因素造成的。而且M&A也不是說做就做得到;這些年台灣金融機構雖有不少M&A的案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法規的配合,同時還要積極培養會計、法律及投資銀行等專業顧問。

Clissold當初所管理的基金仍然存在,但是他老兄已經離開了。十多年的中國經驗,Clissold最大的感觸是,一邊是最最先進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另一邊則是被最最保守反動的共產主義幽靈所附身的古老民族,好一幅超現實的畫面。當他向華爾街的老闆們報告,所投資入股的公司錢被A了、技術被偷了、客戶被搶了,甚至自己被員工綁架了,那群身經百戰的華爾街精英們,抓破頭也想像不出那是什麼狀況。
雖然這些都是十年前的事,但是現在的問題仍然不小。中國在低階產業所向無敵,但是再往上發展,立即碰到瓶頸,想要更上層樓,恐怕非得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產業觀念大躍進」不可,徹底從行政、法規、文化翻新才成。而台灣下一輪的制勝關鍵,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谷月涵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經擔任美林證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現為月涵投顧總經理
名師講堂

王朝慶等金主介入
台企銀現增上市演出三贏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現為政治大學教育系、科管所兼任教授、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執行召集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代表著作為《組織中的人際關係》等書......
撰文:林奕瑄
台灣中小企銀現增新股五十五萬張於六月一日上市,由於數量龐大,原本市場擔心會壓垮股價。不過,新股上市首日,三分鐘內就爆大量成交十.四五萬張,股價飆高,消化賣壓,金主作多,讓台企銀、新股認購者及承銷商三贏。
台企銀此次現增,原本市場以為包銷認購最多的寶來集團會趁機介入經營。不過,據統計,台企銀最大股東還是台灣銀行,握有二四.○九%股份,官股銀行股權合計占五○.○六%。寶來股權只有二%多,根本無力介入經營。不過,此次包銷因為有金主參與認購,尤其是中纖集團的王朝慶出手,反而讓台企銀股價變得異常活潑。

台企銀現金增資認股,從五月四日公開申購起,股價就節節下滑,原本民意代表及市場一片爭搶聲浪,頓時無人問津,中籤率升高至六分之一左右。加上原股東也放棄認購部分,承銷商寶來證除了動員關係企業大力進場認購,據了解,還找了包括市場金主以特定人參與認購。

據統計,認購台企銀現增股的特定對象共一三九三人,其中,認購一萬張以上的法人包含台灣工銀一萬五千張、中央產物保險一萬張、寶來證六萬一千張,中纖旗下磐亞投資也認購一萬五千多張。其中,寶來集團除中央保及寶來證外,還有些關係人認購,合計斥資十.五億元。

六月一日,台企銀成交量近二十一萬餘張,市場人士分析,台企銀此次現增五十五萬張,法人認購部分計有十.一萬張,假設都沒有賣,那在外流通張數約有四十萬張,在五月三十一日,台企銀融券餘額累計高達二十一萬張,其中,應有不少是先行鎖住價差的現增套利者。
換言之,大約還有二十萬張的現增新股買家,並沒有先行放空鎖住價差,一日成交爆大量,極有可能是這部分握有二十萬張現股的投資者拋出,如此一來,台企銀的現增新股賣壓在一天內幾乎全部消化完畢。

該人士分析,如果預期的龐大賣壓解除,代表台企銀此次的現增案應是相當成功,台企銀順利地募到資金、認購者也賺到價差,承銷商又沒有賠到,可說是三贏的局面。

也許有人認為,現增認購價每股十.五元,一日開出的行情約在十一元,只賺到○.五元的價差,不過換算下來的投資報酬率已有四.七%,而且台企銀市價還曾一度拉到十一.二五元,投資報酬率高達七.一%,在股市混沌不明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報酬率已屬不易。
台企銀資產規模一.○四兆元,放款六四二五億元,分行家數達一二四家,今年一至四月稅前盈餘為三億一千二百多萬元,每股稅前盈餘○.一元,雖然業績表現不甚理想,但擁有一百多個據點,在高企順利標脫後,台企銀是否會成為金控集團下一個購併標的,引人矚目。
名師講堂

掌控千億部位的操盤悍將
魏美玉、涂秀琴挑戰外商銀行
掌控千億部位的操盤悍將
魏美玉、涂秀琴挑戰外商銀行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現為政治大學教育系、科管所兼任教授、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執行召集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代表著作為《組織中的人際關係》等書......
撰文:朱紀中
本國銀行力拚外商搶奪市場地位,從認購權證、ECB、乃至外匯選擇權,本土券商、銀行,正一一攻占市場,中國商銀和建華銀行是其中的佼佼者,兩家銀行都以女將打前鋒。她們有什麼本事,可以調度上千億元資金,向外商銀挑戰?
周三晚上六點半,亞洲股匯市早已收盤,歐洲盤剛開始交易。位於重慶南路台開信託大樓二十樓的建華金控財務運籌事業群辦公室燈火通明,五十多位剛剛從股、債、匯三個市場征戰完畢的交易員正聚精會神地上課聽講,這天的主題是:外匯選擇權操作,上課老師是建華的顧問、前美商高盛證券亞洲頭號外匯選擇權交易員Michel楊。

站在投影機前,Michel楊拉高音調,用英文問在場的交易員:「你們做交易員辛苦賺錢,只是為了繳每個月的房貸?你們會因此而滿足嗎?」接著,這位曾叱亞洲匯市的年輕交易員用牧師布道般的口吻說:「想要賺更多的錢,好好研究外匯選擇權!努力鑽研更多的新金融商品,這就是你們的機會。」
比賽創新──建華銀、中銀切入新商品


切入外匯選擇權市場,不只是交易員賺錢的機會,更是建華銀行領先同業走向亞洲市場的重要一步。如今,建華在香港和東京外匯市場已成為選擇權交易的造市者(market maker),報價有時甚至可以「喊動」某些亞洲貨幣,SinoPac(建華銀)在亞洲外匯市場因此嶄露頭角。

建華因為財務操作創新,不但為銀行打下江湖地位,也使公司獲利穩定提升,去年稅後盈餘四十二.一二億元,有三成獲利來自財務操作。建華銀行董事長盧正昕說,世界級的金融機構如花旗銀行等外商,財務操作獲利可占整體獲利的四○%至五○%,建華將以此為目標。

與建華同樣強調財務操作創新的中國商銀,財務操作(含國際金融業務)獲利去年迄今都維持占整體獲利二○%的水準。去年因為投入一百億元大舉介入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買賣斷和拆解市場,使得中銀在此市場的市占率達到七%以上,今年再將投入資金規模拉高到三百億元,要把這項原本都是外商投資銀行天下的業務,徹底本土化。
在出身證期會主委的中銀董事長林宗勇支持下,中銀財務部最近開始在股市局買進股票認購權證,企圖用這種財務槓桿倍數為現股十倍的金融工具,一方面為財務操作增添獲利,同時成為認購權證的造市者,擴大權證次級市場的流通量,還可為同屬兆豐金控旗下的倍利證券,創造更大的權證發行空間。
女將當家──操盤老手,創造巨幅獲利


林宗勇、盧正昕都看重財務操作對銀行獲利的貢獻,兩位董事長都不約而同地把這項獲利重任交由旗下女將負責。

其中,操盤資歷十九年的建華銀副總涂秀琴,出身外商銀行,曾在紐約摩根大通銀行負責新興市場外匯交易六年,二○○一年八月加入建華,目前建華金控旗下所有與行情波動相關的操作都由涂秀琴負責,手下交易員和業務員共一二○人,管理資金部位逾千億元。

巨蟹座的涂秀琴個性直爽,大學聯考數學雖然只考了二十七分,但對數字敏感度奇佳,記憶力強,又有著敢衝、敢拚的個性,她自認「天生就是吃交易員這行飯的料」。不喜歡廢話,討厭開會,憑著對行情方向的嗅覺,涂秀琴說,不論是以前在外商銀行,還是在建華,老闆看到她都是衝著她叫「honey」(蜜糖)。

至於中銀掌盤人——財務部副總魏美玉,操盤資歷二十四年,是土生土長的中銀人。台大商學系畢業後,僅在郵政總局計處工作九個月,她就考進中銀從辦事員做起,一九八○年進入業務部負責資金調度,從每天調度一百億台幣資金拆借給外商銀行賺利差,到今日一天全球負責調度三千億台幣資金,同時兼管債券、股票等各式證券金融商品操作,統管部位超過三千億。

魏美玉從辦事員到出任財務部經理花了二十六年,卻在短短五年內即從經理被拔擢成副總。事實上,她不止官運好,脾氣更好。「她沒有長官的架子,待部屬如同家人」、「在她身上,你看不到一絲官大學問大的氣息」,這些都是中國商銀財務管理部交易員對魏美玉最直接的印象。兩位女將儘管出身背景不同,個性迥異,兩家銀行的資產規模也差距甚大(中銀資產規模達一兆元,建華銀資產規模僅五千八百億元)。但是,兩位女操盤人卻都深受老闆信任,全公司二○%、三○%獲利都得靠這兩位女將張羅。她們眼前的目標也很一致,都要從外商手上搶下更多的生意。
雄心壯志──躍上國際,不讓外商獨賺


在外商銀行工作十六年,進入銀行前曾在淡江大學教過書的涂秀琴,去年成功帶領建華銀切入亞洲外匯選擇權市場。按照她的規畫,接下來,建華銀將進入利率選擇權市場,在衍生性商品領域將借助外力加快切入的腳步。

不僅如此,在財富管理市場,建華還把自製各式新金融商品做為目標,「不讓外國人再來賺台灣人的錢。」在涂秀琴心底,兩岸三地,是唯一未向索羅斯之類國際炒家投降之處,過去十五年,她親身目賭智利、巴西、墨西哥等新興市場貨幣被國際炒家一一攻破,只有華人地區屹立不搖。

因此,她相信,憑著兩岸三地累積的大量外匯存底,加上三地央行聰明的管理,華人銀行只要加上國際經驗,一定可以走上國際舞台,與外商一較長短。建華銀最近積極擴張在洛杉磯和香港的據點,涂秀琴說,有一些來自新加坡的交易員好手就看好建華的競爭地位,準備跳槽。她預期,隨著高手加入,建華新商品推出的速度還會再加快。

在中銀服務三十二年的魏美玉,是中銀創行近百年來首位女性副總經理,早期各行庫派員參與中央銀行召開的資金會議,她也是第一位女性與會者。雖有這麼多「第一」,與主管機關和同業均有深厚交情,不過,對與外商的競爭,魏美玉不敢妄言托大,只說中銀「與外商同步就可以了」。

魏美玉雖無外商背景,但投入在業務競爭的心血卻讓人折服。為了掌握產業趨勢,魏美玉固定在家中放三本書,每天睡前一定閱讀。另外,從《亞元》(Asia Money)、《歐元》(Euro Money)、《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到《時代雜誌》、《美國商業周刊》、《新聞周刊》、《遠東經濟評論》七本雜誌的每篇文章,每周一定全部讀完,為的是要讓自己的專業與國際完全接軌。管理心法──一個看數據,一個重團隊


與魏美玉一樣,涂秀琴除了有專業天分之外,同樣下了許多苦功。為了讓自己對行情保持敏感,從在花旗擔任外匯交易員開始,涂秀琴就每天畫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的寶塔線,每交易一種外匯,她一定自己親手繪製寶塔線,她辦公室的抽屜隨時打開,都是厚厚一大疊線圖。

要完成這些工作,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是常有的事。為了掌握行情,在紐約工作時,她甚至晚上一定會起來兩、三次,看亞洲和歐洲的市場狀況;現在至少還會起來一次,看一下美國市場。對於自己的投入,她甚至用「拋夫棄子」來形容,支持她的老公為了讓太座安心工作,真的辭掉工作在家陪孩子。

拚命三娘的涂秀琴最恨屬下光說不練,「show me the number」(給我看數據)是她常掛在嘴邊的用語。重視目標導向的她,更是那種「管她媽媽嫁給誰」的領導者,要求屬下和她邁步向前。追隨這樣的老闆工作看來有點辛苦,但是,因為涂秀琴的努力,建華銀為交易員建立優厚的紅利制度,涂秀琴坦白說,在這裡工作,千萬年薪絕不是夢!帶領一百二十個人的單位,過去一年只有一個人離職,涂秀琴豪爽地說:「跟我這種人工作,沒別的,就是很爽!」

對涂秀琴的勇氣和投入,與她私交甚篤的魏美玉常自嘆弗如。不過,魏美玉坦承,在Lily(涂秀琴)剛回台灣時,她常常扮演鼓勵者的角色,傾聽涂秀琴移植外商文化進本國銀行遇到的挫折,鼓勵這位妹妹要堅持下去。

相較於涂秀琴的美式作風,魏美玉的領導風格則是遵循中庸之道。她形容,自己就像是牧羊人,只要確定小羊會受節制,脖子上套著繩子,在一定的範圍內,屬下可以自行決定自己要怎麼做,她會充分授權。「不過,每天對著螢幕賭行情,後頭總要有人拉一下,我就是那個負責拉大家一把的人。」原本在中銀信託部服務,五年前調到財管部的副理湯文星形容,在交易室裡,每個台子都有各自的盈餘預算目標,為了達成預算,有些交易員甚至會互相踩線,甚至變成對立。但是,魏副總強調團隊,連她都不出鋒頭,因此在她的轄區裡沒有英雄主義,工作氣氛超好!
操盤心法──停損點一到,出場不手軟


執行停損,魏美玉絕不打折。外匯交易看錯行情,只要跌幅達到一%,一定停損出場,任何交易員如果一個月內出現五到六次被迫停損的情況,就得暫時退場休息。

談到自己二十四年的操盤經驗,魏美玉說,作交易員不怕跌倒,最忌跌倒後在那兒舔傷口,自怨自艾。交易員要學會隨時修正,化危機為轉機。但是,交易員通常比較主觀,要他執行停損,有時會砍不下手。遇到這種情況,老到的魏美玉會先讓交易員來分析他不砍部位的理由。「但是,聽完之後,只要數據沒變,還是照砍不誤!」

魏美玉說:「停損是最重要的遊戲規則,交易員每天五點就會結算當天的輸贏,即使慘賠,只要停損,隔天又是一尾活龍!」

與魏美玉同樣嚴格要求屬下遵守停損紀律的涂秀琴,則是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與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對陣,當時在紐約市場收盤後,對方要借一億美元的泰銖去放空,她因為市場已停止交易,在沒有現貨可供參考避險的情況下,隨便報了一個高價,以為對方不會成交,沒想到對方竟然不計價掃貨。

結果兩個小時後泰國市場開盤,她又沒有及時停損,這筆交易四個小時就讓她賠了二百五十萬美元。儘管那一年她最後仍從泰銖賺回七百萬元,但堅持停損卻從此成為她操盤最堅持的紀律。

雖然自認為對「方向性交易」非常敏感,但涂秀琴和魏美玉都坦承自己是「老派」的交易員,舞台應該留給年輕人,她們現在都在扮演傳承的角色,期待年輕一輩的交易員能夠接棒,走出台灣,跨入亞洲市場,盡情發揮。/box/
建華銀的祕密武器

建華銀行去年著手對亞洲外匯選擇權報價,建華銀的大膽,讓同業有的吃驚、有的不認同。外界以為這是Lily涂(涂秀琴英文名字)大膽行徑的又一章,卻不知,涂秀琴膽敢帶著旗下交易員向前衝,主因是她找了一位高手來為建華銀的交易員加持灌頂,這位高手就是出身高盛證券的楊文強(Michel 楊)。

Michel楊在亞洲外匯選擇權市場很有名,年紀不過38歲,卻已在外匯選擇權市場擁有10年以上的交易資歷,在離開高盛前,他是高盛在亞洲貨幣選擇權方面的頭號交易員。高盛原計畫派他到東京負責外匯選擇權交易,他因為家庭因素,選擇離開,被建華銀重金禮聘擔任顧問。

長期茹素、醉心慈善事業的楊文強去年開始為建華銀訓練交易員,包括外匯選擇權交易的電腦系統開發,這位被涂秀琴視為祕密武器的高手都親身參與。至於能夠請動這位選擇權高手來台技術指導,幕後還有一段冒著生命危險、搏感情的有趣故事。

涂秀琴回憶,去年4月她接受屬下建議,研究切入外匯選擇權市場,為了找高手指導,他們發現亞洲市場有Michel楊這號人物。但是,當時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肆虐,香港被列為禁區,去香港等於是要冒生命危險,在沒什麼人敢搭飛機的情況下,她的屬下為了銀行的擴張,決定冒險一試。

沒想到這位交易員的大膽出擊,讓楊文強頗為感動,SARS風暴還沒結束,楊文強也飛來台北與涂秀琴洽談細節,並接受建華銀的邀請,成為建華眾多外匯選擇權交易員的入門師父。
涂秀琴說,過去她自信可以訓練手下成為台灣最佳的外匯交易員,但是,跨入亞洲市場,要成為亞洲最好的交易員之一,必須借助外力。現在她的責任之一,就是替交易員四處尋訪名師,找更多的楊文強來提升建華的江湖地位。
名師講堂

管教子女、員工、百姓?
管教子女、員工、百姓?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現為政治大學教育系、科管所兼任教授、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執行召集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代表著作為《組織中的人際關係》等書......
幾天前,我太太的同學從加拿大回來,到我家玩,因為他知道我兒子在學中醫,就問我兒子在加拿大的中國學生如何學中醫。他們的對話滿有趣的。我兒子問他,是你想學中醫還是他自己想學。這位朋友一時答不出來,我兒子追問,那你兒子喜歡學什麼?朋友說他喜歡學資產管理。我兒子說,那是你想叫他學中醫囉?那你為什麼不自己去學?而要你兒子去學?
我覺得,過去父母可以管教子女,是因過去環境改變和知識進步都很慢,因此可以靠傳承,一步步有計畫性地教導。但是今天環境變化快速,父母有時連如何教子女的知識都沒有,甚至可能連子女喜歡什麼,適合什麼都不了解,那又要如何管呢?我覺得現代父母的責任已不是管教子女,而是協助他們發掘興趣,了解天賦才能,培養獨立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而企業主管的的責任是為員工服務,訓練培養員工技能,排除員工才能發揮的障礙,政府的責任是替人民服務,把公共建設做好,讓人民有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我覺得,知識能力的培養不完全靠讀書。我最懷念的是與同學們一起看漫畫、看武俠小說、打彈子、打籃球、踢足球,每天最興奮的時刻,就是走路上學的那半個小時,與同學談報上連載的武俠小說、四郎真平、地球先鋒號,這些事讓我充滿了想像力及活力,我日後許多專利的發明和工作管理上的創新都因此而產生。

許多父母都反對小孩子看漫畫、打電動、玩電腦、上網,認為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有的甚至不願讓小孩上體育、音樂、勞作,這是不對的。我覺得不論是看漫畫、看武俠小說,或是在學校搞社團、打橋牌、打麻將、下棋等,只要是適度不傷身體,都是有益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例如,我從打橋牌中觀察不同叫牌制度的巧妙,如何研判牌型分布,學習用攻防技巧打出更好的結果,同隊中的夥伴培養良好默契,在比賽中互相打氣,對敵時如何了解對手,找出贏的策略。這些訓練對我的職場工作有莫大幫助,卻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

我以前數學很好,但後來我看兒子高中的數學題有很多自己解不出來,所以我懷疑,現在大學系主任如果去參加聯考,可能連入學資格都考不上。讀了大半天書為了考試,考試只不過是排序,讓入學安排有個表面上公平的方法而已,真正學到可以致用的又是什麼呢?
適度的學習和考試是有用的,但人生職場上要掌握的技能有很多是書本裡面沒有的,這些能力不能等出了學校再培養。我認為知識經濟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創新的源頭是來自想像力。許多父母不准小孩作的事,卻是激發想像力最有效的活動。如何培育有豐盛創新力的下一代,需要台灣父母、企業主管和政府官員共同努力。
(林宏文整理)
封面故事

專訪:張汝京談與張忠謀的恩怨情仇
「我去中國不是負氣出走」
撰文:林亞偉
攝影:吳東岳
論資歷,張忠謀是張汝京的老闆的老闆的老闆的老闆;
論規模,中芯是台積電的十分之一,
按理說,「小張」與「老張」難起正面衝突,
但中芯以後起之秀之姿,
較台積電、聯電更早在大陸市場打下一片天,
無怪乎「雙張」對決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晶圓代工大戲。
中芯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汝京,他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晶圓代工產業的競爭,被視為繼「台積電、聯電大作戰」後,二十一世紀的晶圓代工大戲。兩位半導體人都姓張,因此大家都稱這是小張對老張的「雙張」對決。
台積電在二○○○年以五十億美元的高價購併世大,引發張汝京離開世大,遠走上海創辦中芯,更添增這齣雙張競局的張力。竹科半導體界人士最津津樂道的,無非是張忠謀高價買下世大,讓張汝京賣掉手上轉換而來的台積電持股,而親手在對岸培養了一個強有力的新對手。
這宗半導體界的歷史公案,在張汝京接受《今周刊》專訪後獲得了澄清。張汝京並不是大賣台積電持股轉而籌設中芯,他也非完全不知情購併案而負氣出走。張忠謀在張汝京心目中,依舊是當年德州儀器的老長官。以下是《今周刊》的專訪:

/大標/
談 歷史巧合/和父親一樣「促進族群融合」

《今周刊》問 (以下簡稱問):你和你的父親張錫綸的際遇,是人生的巧合。在不同的世代,一個帶子弟兵回台灣建兵工廠,一個帶工程師到上海建晶圓廠,有著歷史的巧合。
張汝京答(以下簡稱答):這是湊巧的。
問:後來,您父親是怎麼從四川到南京,再到台灣的呢?
答:抗戰時期我父親到重慶去,投筆從戎煉鋼去了。煉鋼廠在打仗時,後來併到國防部,變成了兵工廠。抗戰勝利以後,兵工廠裡面的人,有的人分到北邊去。我父親分到南邊的,去南京。他去的時候,就帶來了一些學徒。從重慶到南京,南京又有一批加入。結果呢,內戰一爆發,就把兵工廠裡的機器設備跟人給搬到高雄。
問:那時候Richard(張汝京英文名)出生了嗎?
答:我出生了,剛出生。到台灣的時候我還不到一歲。
問:你是跟軍火一起運到台灣的嘍?
答:哈,坐不同的船(笑)。當時來台灣的大概有兩百人,知道這事的人並不多。以後那段時間,這些年輕小夥子長大結婚,我父親永遠是主婚人,因為他們的父母都不在台灣。
問:他等於是他們的大家長。
答:對對對。我記得他每個禮拜都去主婚。陸陸續續,你看這麼多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娶了寶島姑娘,絕大部分!我覺得群族的融合很成功!(大笑)
問:今天又帶了一批人從台灣來上海。
答:我們這邊從台灣來的,也是滿多娶上海姑娘的啊,又促進一次族群融合!(大笑)
問:Richard是在高雄長大的嗎?
答:對對對。那時候住高雄的鄉下,我們不算是一個大的眷村,是一個很小的,眷村裡又是大家混在一起住。所以我從小就學會講閩南話。早一批的外省人講台語有個腔調,怪怪的。但我不怕。我在這邊,常常練習講台灣話,免得我忘了。(大笑)

/大標/
談 前進上海/台積電購併世大是個轉機

問:你是怎麼因緣際會進入德州儀器(TI)的呢?
答:我是紐約大學畢業以後,先進入了化工廠,叫Allied Chemical,先做Plant Engineer,比較像廠務工程師跟設備工程師。我有機械,也有一點電機工程的背景,就要我做廠務工程師。一年多後賺了錢,要調我去紐澤西,我不想去。我想留在水牛城,所以很多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對廠務工程滿熟。
問:哈,就是在那時候開始學習建廠的?
答:這裡頭很有趣。廠務工程的老闆叫Kurt James,他要求所有的工程師,統統從第一線的Line Foreman做起,也就是從工頭做起。你就帶著工人從安裝、生產、到維修,你全部都要做。
問:蓋晶圓廠,要管工人是一門學問啊?
答:對,而且我帶的是美國,最tough(難搞)的都帶過。
問:後來如何進德儀呢?
答:過去我待的這些老闆都非常好,我很捨不得離開。那時候我太太剛畢業,她在東岸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紐約、波士頓、水牛城都找到工作。但我在西岸找到很多工作,而我太太在西岸不容易找到工作。結果德儀把我們都雇了,我們就去了。開始我先去,我太太再來。
問:我聽交大管科所的洪老師說,夫人很漂亮的。您在紐約州立大學的時候,展開第一段戀情?
答:對,就……就這一段戀情。
問:初戀嗎?
答:就一個太太。(張汝京靦)我們一起進TI。我在TI一待就二十年。我太太一待就二十三年。我到了大陸,她才從TI退休。
問:您從TI退休,擔任中華開發的顧問,協助上華(無錫上華半導體)的成立經驗,是您第一次接觸中國市場嗎?
答:其實很早以前,我在德儀的老闆是邵子凡博士,大陸很多機構請他去演講,他非常忙,他管十個廠。他要我代表他開會,一九九五年是第一次、一九九七也來過,一九九九又來了一次。那時候我們就很想在中國蓋廠。
那個時候,台灣的土地很難再拓展,市場又在大陸。後來沒辦法做大陸的市場,因為台灣的政策。九九年我到大陸,回台灣報告時,我覺得董事很心動。但受到台灣政策的影響,沒辦法做什麼行動。所以到了二○○○年,我們被賣掉的時候,台積電把世大購併,世大就更無法有什麼作為了。

/大標/
談 台積電/還留有三千多張台積電股票

問:Richard你的台積電股票都賣掉了嗎?(四年前約三千五百張,目前市值約為三億元)
答:沒有。
問:都還留著?
答:對,大部分都還留著。
問:還是台積電的股東啊!
答:對對對。這個股票,原則上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它。我計畫一步步轉到基金會。現在慈善事業也登記好了,但不能一下子登記太多股,一下子登記太多股也不好。放進太多股,限制也滿多的。
問:我們看中芯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說明書,總裁也把中芯的股票轉進去慈善基金會了。
答:對對對,但不多,也捐了一些。在台灣捐的較多,是第一批賣掉的股票。第二批是留給太太、小孩的教育基金。
問:Richard你很忙,平常是怎麼教小孩的呢?
答:小孩我平常沒有在教,都是我太太在教的。回家要跟他聊聊天,他就說,爸爸我太累啦,我要睡覺了。
問:還有一個是關鍵,Richard一開始是當工頭,後來才管工廠。
答:First Line Foreman,是第一線工頭。
問:然後,大家都說您是建廠高手,再變成一個真正run Fab(管晶圓廠)的CEO(執行長),中間是怎麼轉換,從工頭變老闆的?
答:其實不應該這樣講我是建廠高手,邵子凡博士才是。我進了德州儀器以後,因為我在做設計,後來再去做RD(研發)。當時,我的老闆叫Pete Johnson,他是材料的博士。而管我們的project(專案)的,是基爾比(Jack Kilby)。
問:喔喔!就是發明積體電路的那個人。
答:對對對對。我在他這個group(團隊)做了四年,一直到他退休為止。而且他常常直接帶我們做。我很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在他的group做,真正學到很多技術,很多做事的方法。

/大標/
談 張忠謀/是我老闆的老闆的老闆的老闆

問:大家也很好奇,您在TI的期間,跟Morris(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有共事嗎?
答:有。他是我老闆的老闆的老闆的老闆。我先在Lubbock(德儀在德州的消費產品大本營)做設計,我在consumer product裡面的specialty product division(特殊類產品部門)。那個時候我的大老闆叫Kirk Pond,他現在是快捷(Fairchild)的執行長。
問:哇!能跟這麼多好手一塊共事。
答:很有意思的。我覺得上帝給我們很多的機會跟磨練,創造了很多好老闆。否則不容易學會這麼多。像Jack Kilby的個性真的好,一點都沒架子。
問:那你自己呢?
答:我不行,我自己的脾氣急躁。他們做人的方法,我沒有學會,但做事情的方法學會了一點點。
問:在二○○○年,台積電併世大,很多台灣媒體寫你負氣出走,跟張忠謀的恩怨情仇。
答:完全沒有。幫我糾正一下。一九九九年春天,就有一家來談。談的時候是董事會、股東在談。到了夏天的時候又另有一家公司來談。那時候大家都忙,在產能上很緊。談的時候我沒參與。他們來參觀廠的時候我有參與。當時我知道,可能要被merger(購併),但要被哪一家merger,我不清楚。
問:就兩家嘛(指台積電跟聯電)。
答:就不要寫這些東西。我們不參與business(商業)上的談判。到後來,談成功的時候,在臨時董事會前一小時他們通知我,臨時董事會我參加,大家都支持。而合併的記者會呢,我想台積電的經營團隊也沒有參加,我就沒去。
問:您有跟Morris見面嗎?
答:有的,跟他見了幾次。我在德儀的小老闆叫Martin Cooper,Martin Cooper的老闆叫Kirk Pond,而Pond的老闆,就是Ron Richie,Ron的老闆就是張董事長。
當我講這些人的名單時,他都記得。那時候華人很少。那時候他說,在TI的時候見過我。那時候consumer product的group在Lubbock,當時我們有四千多人,華人才六、七個人在那個group裡。他會記得我。但沒有機會跟他談話。
問:他的層級太高。
答:對。沒什麼機會,他的層級很高。後來Morris直到離開TI,我一直很尊敬他,但沒有機會認識他。一直到台積電merger世大的時候才認識。他在TI做得非常好。
我沒有因為merger而負氣出走,絕對沒有負氣出走。是很早就想來中國,是merger以後呢,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問:因為購併,Chemistry(公司文化)的調整、調整,所以必須離開?
答:對。所以我就辭職。辭職以後,並沒有來得及討論如果我留在台積電的可能工作和職位。

/大標/
談 複製之說/我們只是盡量做到客戶要求

問:台積電批評SMIC(中芯)是標榜T-LIKE(複製台積電)的公司,Richard怎麼看?
答:我覺得他們這樣想是有誤會,我們是foundry compatible(代工相容)。因為我們是從科技夥伴的technology(技術)轉移過來。不一定直接、相當於台積電。客戶要求我們做晶圓,但我們不可能做得跟台積電、聯電相同。但我們盡量做到品質相等,常常花很多時間去調。
問:是因為客戶要求,所以SMIC就要這樣做,因為是家Foundry的服務公司?
答:對。我覺得,我們律師叫我不要討論這個事情,但希望能peaceful(和平)地多溝通。
問:他們也進中國了,你們希望是friendly competition(友好競爭)?
答:我們是絕對贊成多溝通。
問:如果能跟Morris見面溝通,您希望怎麼談?
答:我們不限制在哪種方法上,都可以。不論時間、地點、方法,都可以談的。
問:我們看過很多半導體公司,在lawsuit(法律訟訴)上纏鬥,結果最後大家元氣大傷。
答:對,lawsuit這東西。是親者痛、仇者快。
問:最後得利的,其中之一是律師?
答:對對。
問:從Morris跟Robert(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身上,你學到了哪些他們經營企業的作法,可以供中芯參考的?
答:他們兩位都是半導體界的前輩,我差他們太多了。可以跟他們學的東西、項目太多太多了,一時講不完的。
問:五二○是阿扁總統的就職典禮。他說要憲政改革,取代公投制憲,你怎麼看這位戒急用忍政策的執行者?
答:我覺得,對阿扁,我不了解他。但是呢,他也是中國人。當台灣人跟當中國人沒有衝突的,從來不衝突。這點在台灣有些人,就覺得這兩個要分開。大陸跟台灣,實際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這點我們要清楚。
但是,愛中國大陸跟愛台灣,不衝突。而事實上,蓋這個廠的時候,不單是對大陸的半導體有貢獻,對台灣的也一樣有。
問:喔?!
答:我們蓋廠的時候,很多承包的公司是台灣公司來做的。運儀器、做高架地板的,很多都是。台灣公司一樣得到好處。同樣的,我們在中國協助台灣的IC(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打進中國市場。不來參與的話,大陸市場別人占去了,很多國家已經來搶大陸市場了。

/大標/
談 西進政策/愛大陸跟愛台灣是不衝突的

問:你對阿扁的期待有哪些?
答:我期待他,真正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的利益來看。更遠的,而不是短暫的。是全體中華民族的觀點,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觀點來看。
問:退休後,打算從事教育事業?
答:非常有興趣。所以來上海以後,建廠、蓋希望小學,都是老早就想做的事情。台積電merger世大後,這些事情都能合在一起做,很快樂。我覺得,人如果只把賺錢當做目的,這個人生就很沒意義。不賺錢的企業做不下去,所以一定要賺錢,對投資人一定要有交代。但賺了錢以後,我們賺了錢,可以捐。其實現在,我問我的投資朋友:「你們賺了很多錢以後,要不要捐一個希望小學啊?」他們統統支持!
問:因為你幫股東賺錢哪。三、四年前投資的,現在賺三倍。下一個打算在哪兒蓋?
答:在四川,我們計畫建孤兒院,那個環境滿適合做的。
(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張忠謀、曹興誠的頭號敵人/新晶圓教父張汝京
◎謀略:張汝京兩年做到中國最大/威脅兩隻猛虎的小白兔
封面故事

張忠謀、曹興誠的頭號敵人
新晶圓教父張汝京
撰文:林亞偉
他是52歲創業,敢於挑戰晶圓霸主張忠謀、
勇於超越晶圓梟雄曹興誠的冒險家;
他是有家不敢歸,民進黨政府眼中帶走晶圓技術的黑名單流浪者;
他是誠信擺第一,眼裡容不下絲毫貪瀆的現代酷吏;
他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將一切榮耀歸於主,奉獻家財的慈善家。
張汝京,4年內崛起最快的半導體明星,一個從台灣到上海圓夢的夢想家。
進入初夏的台灣,晴時多雲偶陣雨。這陣子,往返兩岸的企業家,最容易被中國的噴嚏淋成落湯雞。五月二十四日,中共國台辦發布新聞稿:「對於在大陸賺錢又回台灣支援台獨的人,我們是不歡迎的。」這紙聲明,震動了在中國大陸深耕的台商企業家。
被中國媒體點名支援扁政府台獨立場的,從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到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他們,如今處於一個尷尬位置;他們,有著所有台商共同的苦惱,如何從政治紛擾裡脫身。
而張汝京,一個無視扁政府八吋晶圓輸出禁令的台灣第一人。他,已經在中國站穩灘頭堡。當台商一片風聲鶴唳中,他已經是中國政府最重視的創業者。
陽光映照在上海浦東的晶圓廠帷幕牆,熠熠生輝。張汝京總是最早上班的經理人,偌大的停車場,他那部上海大眾桑塔那汽車,已停妥好一會兒了。
晶圓代工霸主台灣積體電路,今年第一季創下單季獲利一百八十七億元的歷史新高。在五月中旬,台積電拆卸了八吋晶圓廠設備,運往上海開始著手裝設,預計年底開始量產。台積電的地位,像日正當中般光芒耀人。但在上海,四年前還是一片荒蕪的浦東張江工業區,彷彿橫空出世般冒出三座八吋晶圓廠。張汝京在五十二歲建了廠,成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編號○○○○○一的員工。
四年前,張汝京是竹科裡最後一座晶圓廠——世大積體電路的總經理。四年後的今天,掛在中芯會客室裡的一幅對聯:「中興華夏半導體,芯繫全球高科技」,具體而微道出他的中國夢。張汝京抓住了中國熱潮,他是全球資金流向中國的大趨勢裡,崛起最快的半導體明星。

/大標/
落腳中國 已成為威脅晶圓雙雄的第三勢力

三月十七日,中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三月十八日,中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股票掛牌,距離張汝京二○○○年決心創業,剛好四年。上市案,為中芯籌集十億美元新資金,也為三、四年前就投資的老股東,帶來三倍餘,近達八億美元的報酬。
中芯的壯大有跡可尋,令競爭對手正視。台積電在去年十二月,具狀控告中芯涉嫌竊取營業祕密。正與威盛電子打官司的友訊科技董事長高次軒就說,台積電決定興訟,一定程度是為了影響中芯的IPO (首度公開發行)。
四年時間內,中芯從營收到市值,都趕上台積電的十分之一。中芯,成為威脅晶圓代工兩大龍頭的第三勢力。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對所有企業老闆來說是最榮耀的一刻。紐約證交所也會安排企業董事長、執行長赴紐約證交所大廳,見證股票上市的榮耀,名為「敲鐘儀式」。但中芯在紐約的掛牌,張汝京卻不肯去。他的想法是:事情太多做不完,為了敲鐘飛紐約花三、四天,不值得;榮耀應該歸最基層的員工分享。張汝京抗拒了投資銀行家的軟磨硬泡,決定派線上作業員小組長與基層工程師,代表中芯赴紐約。他本人則出席中芯在香港證交所的掛牌儀式。
樸實簡約,是張汝京的風格。跟隨張忠謀投入晶圓代工產業的張汝京,人生同樣也充滿著轉折。
「人生的轉捩點,有時是這麼不可預期,機械科學畢業的我,因為和福特汽車講薪水不成,弄巧成拙,……竟為我和半導體結下一生的緣。」這是晶圓代工教父張忠謀,在他自傳裡的一段圖說。

/大標/
圓夢上海 帶領三百名工程師跨海開疆闢土

張汝京與半導體的一生緣,也是愈到後頭愈纏愈緊。
出生於南京,不到一歲就舉家遷台的張汝京,成長於高雄。日後,他從台灣帶了一批三百人的半導體工程師,到上海開疆闢土建晶圓廠。他的父親張錫綸,則隨著國共內戰退走台灣,帶了近兩百位冶金學徒來到高雄,是一手建起高雄六○兵工廠(現改名為二○五兵工廠)冶鍊技術的靈魂人物。
讀張汝京的故事,就像讀海峽兩岸,命運交纏的現代縮影。
高雄君毅社區裡,有位七十歲的徐齊家老師傅,還記得當年的老長官張錫綸,偶爾會帶著小名叫「小三兒」的小兒子來到兵工廠。那是民國四十年代,誰也想不到,當年這頑皮好動的老么小三兒,居然回到了中國大陸,回到昔年老兵心中的夢田,掀起科技風雲撼動兩岸半導體業。
張錫綸夫妻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打小張汝京就跟著父母上教堂、做禮拜。張錫綸更是寬容治軍的上校軍官。徐齊家回憶,老長官最喜歡勉勵大家讀書向上,最愛講北大校長羅家倫追求校花的故事,鼓勵屬下長得不俊俏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有志氣,要肯念書上進。交通大學科管所教授洪志洋是張汝京的多年老友,他笑說,張汝京年輕的時候不是帥哥才子,但他追上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校花Scarlett,是真正有內涵的才子配佳人。
《鋼鐵材料選用手冊》、《實用錫及錫合金電鍍技術》等專業用書是張錫綸所著的專業書籍。而母親劉佩金,與前空軍總司令賴明湯上將的夫人孫德芳、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夫人宋競雄,為金陵女大念書時的手帕交。隨著國民政府來台,這三位手帕交與其他金陵女大校友,在台北創辦了金陵女中。念台大機械系時,張汝京與母親同住金陵宿舍,就在金陵校園的薰陶下,種下他日後建廠又辦學的種子。
張汝京在台大機械系的同班同學、《新環境月刊》基金會董事長林陽泰說,大學時期,張汝京常常不發一語,但每次發言都很有想法。在那個習慣抄別人筆記的年代,他,從沒抄過別人的筆記。「張汝京的道德操守無庸置疑,我只能說他有潔癖。」前中華開發工銀董事長胡定吾,這樣形容張汝京。而他不抄別人的筆記,他領導的中芯,會不會去抄台積電的專利呢?這得留待美國法院的判決。

/大標/
進入德儀 參與海外建廠計畫奠定建廠實力

一九七七年,張汝京進入德州儀器。在德儀的二十年時光,打下他日後領導統御的底子。那時,如今的半導體霸主英特爾才九歲大,德儀則已成立三十六年,正值黃金歲月。初進德儀的二十九歲張汝京,還是小工程師;那時,張忠謀四十六歲,已是德儀資深副總裁,負責管理德儀consumer product(消費產品)事業部,手下達四千人之多。張汝京正是其一。多年後,老張與小張才在台灣新竹,因為台積電買了世大積體電路而碰面。碰面時,張汝京如數家珍地把當年的consumer product的主管一一點名,張忠謀則是笑著說,他都記得。張忠謀更記得當年在德州Lubbock,德儀消費產品的大本營裡,有一位叫Richard Chang的同鄉。張汝京遙想當年:「自己那時官太小,見不到Morris(張忠謀),四千人裡,華人只有六、七位,而Morris知道我是有可能的。」
在德儀,張汝京持續先前在化工廠當工程師的經驗,從研發設計工程師做起。與他同期的德儀長官,皆是半導體第一把手。管張汝京專案的老闆名叫Jack Kilby(傑克基爾比),他正是積體電路的發明人,張汝京在他手下的團隊待了四年。
「在德儀,我學到太多了,有太多的人願意教我,實在受益匪淺。Jack Kilby不僅會做事,脾氣也實在好。我在德儀學了怎麼做事,但怎麼做一個溫和的人,我沒學到。」德儀的輝煌年代,張汝京躬逢其盛。
在德儀,曾有一位廠長邵子凡將瀕臨倒閉的晶圓廠起死回生,他管過十個晶圓廠,張汝京視為永遠的恩師,更是德儀真正的晶圓廠建廠高手。八○年代末,宏碁與德儀合資成立德碁半導體,德儀派出的建廠團隊領導人就是邵子凡,他帶領十二位工程師一塊返台。德儀為了栽培這批建廠骨幹,從德州達拉斯到日本筑波廠訓練達一年之久,才派回台灣。
邵子凡的提攜,加上為德碁蓋廠的實地練兵,豐富了張汝京的建廠經驗。隨後,張汝京跟隨德儀建廠團隊一路南征北討,從台灣的德碁,蓋到新加坡、義大利、泰國。直到來到世大積體電路。

/大標/
接下世大 從建廠高手蛻變成晶圓廠經營者

世大一役,是張汝京人生的大考驗也是大轉折。
一九九七年,張汝京在當時的中華開發總經理、兼世大副董事長胡定吾的遊說下,同意離開待了二十年的德儀退休。隔年二月十八日,張汝京接任世大積體電路總經理。接下世大,張汝京才認識了投資世大積體電路的眾多股東、金主,才真正從建廠高手,蛻變成一位晶圓廠的經營者。日後,張汝京轉戰上海,昔年的股東金主,也成為張汝京資金上的最大助力。
世大籌設之初,正處於半導體景氣最低迷的時刻,還曾被同業譏為「世上最大的笑話」。誰也想不到就在三年後的二○○○年一月,台積電以五十億美元的高價,以一股台積電股票換兩股世大股票購併。當時,台積電股價高掛兩百元,正是晶圓代工景氣的史上高峰。
世大期間,張汝京「酷吏」的形象,開始在竹科流傳。由於世大成立之初,以約九億元的價格接手華邦一批晶圓廠管理團隊,華邦派成為世大最初的經營核心。但隨著張汝京入主,在胡定吾力挺下,張汝京的鐵腕治理,讓華邦派逐漸淡出世大。
「如果張汝京上天國,我寧願不進天國的大門。」這是一位前世大主管,對張汝京的評價。他廉潔自奉,眼裡容不下絲毫的貪瀆。在世大時期,他最著名的一次立威,就是晶圓廠的氣閥系統(Hook up system)採購事件。
原來,張汝京一看底下簽上來的採購預算覺得不對勁,就請幹部仔細盤查。但幹部回報沒有問題,讓張汝京勃然大怒,改派另一區的工程師連夜徹查。一查之下,果然承包商浮報超過五百個閥頭,一個閥頭就是十萬元。換句話說,廠內有人與承包商互相勾結謀取超過五千萬元的利益。張汝京毅然開除有問題的幹部,在世大掀起軒然大波,更在敵對派系的推波助瀾下,他的「酷吏」形象不徑而走。
篤信主的張汝京,在世大磨難頻頻。
一九九九年,世大的兩條八吋晶圓生產線完成試產,準備迎接當年來到的景氣好光景,卻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緊接著在當年九二二發生大火。地震加上火災,更有股東打電話直接用三字經問候張汝京。地震,打壞了世大計畫在九月分損益兩平的規畫,大火則燒壞了整個配電機房,讓張汝京身、心、靈俱疲。
震災後,世大廠房停水、停電,張汝京以廠為家全力善後。當晚,祕書拿了兩個碗粿給他裹腹;晚上,張汝京吃了一個;隔天一早,張汝京吃了另一個。無奈的是,停電後冰箱壞了,張汝京不知情的吃下壞掉的碗粿,整個人臉色蒼白上吐下瀉整天,還得拿著手電筒在漆黑缺電的廠房搶救。「那時真慘。」張汝京憶起往事,不堪回首。
經過善後,張汝京以健康因素為由,在十一月提出辭呈。此時善後的世大廠房煥然一新,並沒有因為地震與大火傷筋挫骨。十月,世大損益兩平;十一月,世大開始單月獲利。那時候,一片晶圓漲到三千、四千美元的報價;世大當時的晶圓出貨量約為一萬片,做一萬片,就達到四千萬美元的晶圓廠單月損益平衡點。但董事會迎接張汝京的,並非要他帶領世大做隻浴火鳳凰,而打算趁景氣高峰將世大風光嫁出。並為了迅速融合台積電、世大文化,有些人希望張汝京早點離開。

/大標/
離開台灣 在對岸找到了大展拳腳的新舞台

張汝京說,購併後,很多人說他負氣出走來到上海。但他說:「來到中國,是我在世大時期就規畫好的藍圖。世大計畫建十個廠,一到二廠建在竹科,是模範廠;三到十廠就在大陸。因為,將來的市場在中國。」
對張汝京而言,世大併入台積電後,在家大業大的台積電裡論資排輩,他只能算是廠長級人物再加一級。頓失舞台的他,決心赴上海圓夢。台積電的一場購併案,激發了張汝京的創業夢,為自己製造了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恐怕是張忠謀始料未及的。
二○○○年一月七日,台積電宣布購併世大沒幾天,在新竹的凱撒飯店,有世大近五十位幹部為張汝京送行,張汝京談到將來有可能前進中國蓋晶圓廠的構想。當時,有意願考慮跟隨的主管超過一半。
千禧年農曆新年過後,張汝京離開台灣,先到香港尋覓建廠土地,再到上海,最終決定落腳上海浦東。決定落腳中國,籌畫中芯的最初幾個月,是張汝京最開心的一段日子。因為,上帝雖然把他在世大的門關了,卻為他開了另一扇窗。這扇窗,讓張汝京可以看得更遠,飛得更高。
中芯籌辦之初,張汝京也如火如荼投身希望小學工程。當時不少台灣友人,都以為張汝京到中國大陸獻身教育事業去了。原來,一九九五年是張汝京第一次接受中國大陸邀請,代替長官邵子凡到北京演講半導體技術。接待單位安排入住的是富麗堂皇的五星級旅館,向來節儉的張汝京一看,寧可換住便宜一點的旅館。接待張汝京的信息產業部官員也從善如流,按張汝京的意思,換一個只要五分之一價錢的旅館。
信息部的官員叫唐新萍,是貴州狀元、學歷是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畢業。她跟張汝京說,窮人家的孩子只少了機會,只要有好老師、好教材,貧脊的土地也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就在這位官員牽線下,一九九六年,張汝京與友人到了貴州鄭安縣碧峰鄉,捐了生平第一個希望小學工程。從此,張汝京就愛上了辦學,這一蓋,就蓋了二十所希望小學。從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都有張汝京這群人奉獻的心血。
「在台灣,我在股票上賺了錢,就把股票賣了些捐出來;其實很多人這樣做的。我們的group算小的,還有更大的呢!」談起希望小學,張汝京的臉上彷彿就發了光。公餘的張汝京最快樂的就是繞到離晶圓廠只有幾條街遠的中芯國際學校,看著裡頭來自十六國的小朋友玩耍嬉戲,也包括他小學五年級的兒子。

/大標/
立足浦東 成為中國最有實力的新晶圓教父

在上海,張汝京用了四年時間蓋了三座八吋晶圓廠,二千五百戶的中芯花園宿舍,五百人就學的中芯國際學校。在天津、北京,中芯的八吋廠、第一座十二吋廠,今夏就可以進行試產。在晶圓代工景氣依然熱絡的二○○四年,中芯可望安然渡過。接下來,就要看張汝京如何領導中芯,在不景氣裡存活勝出。
在張忠謀自傳的前傳裡,在國共內戰的亂世裡,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我們租了一條船遊黃埔江,滿天繁星下,遠遠的上海如醉如夢,同遊中的一人大喊:「黃埔江,我們還能在這裡住多久?」
如今,張忠謀也回到上海了。只是,台積電的上海松江廠,已經晚了張汝京四年,天津、北京兩大要地,中芯也站穩了腳步。在上海黃埔江畔,張汝京是如今最有實力的晶圓代工新教父。

(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389期相關報導:

◎專訪:張汝京談與張忠謀的恩怨情仇/「我去中國不是負氣出走」

封面故事

謀略:張汝京兩年做到中國最大
威脅兩隻猛虎的小白兔
撰文:林亞偉
兩年前,跟晶圓雙雄相比,中芯是彭淮南眼中的小白兔;經過兩年,中芯已有四座八吋晶圓廠,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也即將試產。張汝京展現出來的,不只是快速的步伐,從他在大陸興學更可以看出,張汝京前進大陸,絕不只是圖一時的獲利,他為中芯擘畫的,是稱霸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遠大布局。
兩年前,中央銀行總裁彭准南,以亞洲開發銀行理事的身分,率團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十五屆亞銀年會。那段期間,在上海浦東的兩家新設八吋晶圓廠——中芯國際與宏力半導體,正如火如荼進行投產、建設。彭淮南原本有意透過友人安排,參訪這兩家與台灣關係深厚的晶圓廠,後因身分特殊而作罷。
不過,彭淮南在友人安排下,驅車前往浦東張江工業區,遠眺中芯與宏力的晶圓廠。據彭淮南友人透露,當時彭感嘆說,應該放兩隻老虎到中國市場,跟這兩隻小白兔競爭的。央行總裁口中的兩隻老虎,就是台積電與聯電;兩隻小白兔,則是中芯與宏力。
時隔兩年,民進黨政府終於同意開放八吋晶圓赴中國大陸投資設廠,台積電的上海松江廠如今正加緊建設,期待年底能順利裝機生產,達到月產能五千片的規模。但隔了兩年,當年的小白兔中芯,已經長得又肥又壯。
謀略一:借力使力

快速進占平、津、滬三大要地

二○○○年四月成立的中芯,創下晶圓代工廠建廠速度最快、四年內集資最多的諸多紀錄。不過四年,中芯已經在上海蓋了三座八吋晶圓廠,買下天津一座八吋晶圓廠,還宣布要在北京蓋三座十二吋晶圓廠。北京的第一座十二吋廠,預計在今夏進行裝機試產,進度跟當年上海八吋廠以十三個月完成建廠的速度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張汝京在平、津、滬三大戰略要地的布局,被中國媒體評為半導體產業在中國最大的「圈地運動」。前開發工銀董事長胡定吾就說,中芯已在上海卡到先機,如今又在北京、天津取得領先位置,在戰略布局上,中芯已領先群倫。
張汝京的第一步是懂得借力使力。
二○○○年一月台積電購併世大,張汝京三個月後在上海宣布成立中芯籌設八吋晶圓廠。當時的中國大陸,只有兩家八吋晶圓廠,分別是位於上海的華虹NEC,以及天津的摩托羅拉MOS-17廠。同一時間,王文洋也正積極籌辦宏力。當時的中國半導體製造業,一片荒蕪。
中芯草創期就入股的漢鼎亞太創投董事長徐大麟回憶,王文洋膽子也很大,他也與張汝京一樣,都曾與香港交涉過建廠的可能。但王文洋一看對方不乾脆,很快地就轉到上海去。徐大麟說,宏力先在上海爭取到很好的配套措施,後來的中芯也享有一樣的好處,說起來還要感謝宏力。
而中國國務院二○○○年六月頒布的十八號檔案,鼓勵軟體、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更讓中芯在上海的投資如魚得水。中共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全力支援,是中芯能快速建廠的關鍵之一。
謀略二:人事穩定

穩固核心團隊作長期打拚準備

至於張汝京,何以能超越宏力,如今月產能逼近六萬片約當八吋晶圓,而宏力的產能仍在一萬五千片左右?問題出在宏力經營團隊的幾度更迭。一位創投界人士就分析,半導體就是人與錢,人沒穩錢就無法到位。
一位曾在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工作過的業內人士表示,特許從事晶圓代工比聯電還早,但經營團隊幾乎三年一換,成了特許的致命傷。中芯相對宏力,主要核心團隊則十分穩固,是一大優勢。
一位上海台商則以停車場的停車數量與大門口的計程車排班量,來比較中芯與宏力的狀況。因為關稅保護,上海的汽車價錢昂貴,買車就代表有意定居上海。而周末主管還自動加班的中芯,周六大門依然排滿計程車,與宏力門口的冷清大異其趣。
再來則是張汝京能凝聚主管向心力的領導魅力了。
張汝京的個人特質鮮明、愛憎分明。喜歡他的人崇拜他,不喜歡他的人遠離他。也因此,從創業之初依然願意留在中芯打拚的高階經理人,很大比例是願意跟著他圓夢,忍受他鉅細靡遺的抓權與急躁的脾氣。
批評張汝京的人,說他連餐廳、洗手間、地板的清潔都要管。但稱許他的人,則認為公司老闆願意彎腰帶頭擦地板,還有什麼是不能同甘共苦的?於是,一批不以物質為最重要享受的團隊,就緊密結合在一塊。此外,共同對主耶穌的信仰,更是這批團隊能相互包容體諒的關鍵。
在周日的浦東張江工業區,有一處溫馨地,就是張江集電辦公室的大禮堂。這兒,是上海政府允許基督徒集會的場所,中芯從張汝京以降的主管、工程師,成為這近三百人聚會的最大多數。
在教堂,張汝京的旁邊可能是張江鎮的農民,下周可能會換成中芯的線上作業員。在五月二十三日的教堂,從中芯院士歐陽雄、副總經理劉吉祥、陳一浸、總裁特助胡淑光、人資經理鮑仰山、職員梁麗、祕書與座綾子、公關部科長黃貴美等等數不盡的中芯員工,都一起讀經頌詩讚美天主。
信仰,是張汝京最大的力量來源。上帝,的確也是張汝京成就中芯的守護者。
謀略三:凝聚人氣

化業界二十年人脈為事業助力

二○○○年初張汝京決心建廠,正值半導體景氣的高峰,張汝京順利拿到第一期的建廠資金近五億美元。不過,十月分景氣開始急速反轉,低迷的景氣反而讓中芯在設備機台的採購上,更占便宜。
當時,張汝京一口氣就要採買先進的○.一三微米製程的機台。但以美、日為首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卻受限於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先進儀器進口的規範而無法賣給中芯。張汝京只好轉而向歐洲設備商購買。歐盟的缺口一開後,張汝京因此得以用最實惠的價錢,取得最先進的設備。國內一位IC(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總經理就說,中芯的設備絕對都是第一流的。
幸運的中芯建廠期間處於景氣低迷期,建廠落成後迎來景氣高峰。張汝京就說,誰也無法精準判斷半導體的景氣循環,一切都是上帝的祝福。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如此論斷張汝京:「他抓住了中國熱潮。」
雖然張汝京將一切歸功給上帝與團隊,但中芯能迅速與IDM(整合元件製造商)、IC設計公司達成策略聯盟(見表),移轉先進製程技術,不得不歸功他在半導體界累積超過二十年的人脈。中芯最大客戶之一的Broadcom執行長Alan Ross,就是世大的第一任董事長。而張汝京在德儀時期,從德州征戰到日本、台灣、新加坡、義大利,也因而吸引了超過十個國家的工程師前來投效中芯。
謀略四:安定後方

興辦學校供外來員工子女就學

而外來工程師前進上海,最牽掛的莫過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張汝京辦廠又興學。他成了中國外資企業裡,第一家得到國家特批成立學校的企業。
中芯執行校董胡淑光說,二○○一年十一月,中芯正式量產;與中芯廠區只有五分鐘車程的中芯國際學校,則在○一年九月開學,比建廠速度還快。學校從幼稚園到小學部,共有來自十六個國家的五百位小朋友。
張汝京建廠之初就估算過,上海的美國學校一年學費超過兩萬美元。而草創期的中芯薪水不比競爭對手高,難道還要同仁再多付兩萬美元嗎?於是,他決定自己蓋學校。而占地達二十六公頃的中芯花園與中芯國際學校,第一期的建設才一千萬美元。換句話說,硬體的建設經費,恰恰等於五百位小朋友念一年美國學校的錢。張汝京笑說,「我跟股東講,幫公司安定員工,還可以為公司省錢;很多股東一聽,都很支持!」
員工子弟有校可念,員工可用四十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買一戶中芯花園宿舍,這是中芯安定大後方的大戰略。除此,更有深謀遠慮的措施,讓中芯員工的企業文化與向心力更緊密凝聚。
超過一千八百位的中芯工廠作業員,都是從中國大陸各省分招來的優秀清貧子弟。這些作業員離鄉背井,不僅能求得溫飽寄錢回老家,更能在中芯考大學。
謀略五:培養人才

開辦夜大助當地員工繼續升學

就在中芯晶圓廠旁的一排白色木屋,是四年前建廠期的臨時辦公室。現在,辦公室變教室。每天都有作業員輪流來上課。與上海大學合作開辦夜間部教育的中芯,去年有四百位作業員報名夜大考試,二六○人考取。中芯高復班主任金洪玲說,就算在上海的跨國公司工作,都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有公司補助考取大學。來自江蘇農村的張玲說:「去年雖然考上了大學,但家裡無力負擔學費;反而是加入中芯後有了念大學的機會。」珍惜念大學的農村子弟,他們挑燈夜戰。上海大學成大教育學院主任田培音說,有一回在上海大學的食堂,見到一群排隊領晚餐的學生,極守秩序,與平常亂哄哄、亂插隊的情況完全不同。原來是中芯的年輕學生到上海大學上電腦實習課。
這些極具紀律,又感激中芯栽培的農村子弟,經過四年、五年、十年後,將會從中芯的基層變成中階幹部,優秀的將躍升成高階幹部。也都在張汝京栽培下茁壯的,將成為一批極具團結意識與忠誠度的隊伍。張汝京說,農村的孩子只是少了念書的機會,辦企業如果有能力,就要儘可能的幫忙。
張汝京借力使力,借著王文洋進駐上海,再憑藉其在半導體的人脈與開創中國夢的美夢,號召無數工程師加入中芯大家庭。四年內,中芯上市了,他也度過中芯最難撐的一關。
如今,中芯已站穩中國第一大晶圓廠的地位。不過,依然有其隱憂。宣明智分析,中芯從八吋廠蓋到十二吋,從為IDM、IC設計公司的代工到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代工,戰線過長。當景氣榮景時,中芯被訂單追著跑,但當景氣衰退時,中芯將面臨上市後最嚴峻的考驗。
今年,台灣的兩隻老虎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前進中國了。不論是台積電的上海松江廠,還是聯電的友好企業蘇州和艦科技,雖然目前只是八吋晶圓製程,但畢竟仍是晶圓代工的兩大龍頭。在中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張汝京,該如何迎戰二○○四年開啟的新戰局,能否從小肥兔變成小猛虎,就要看上帝是否再次眷顧中芯了。
小檔案
張汝京的貴人

中芯國際的茁壯,首先得要感謝的貴人,就是競爭對手宏力的兩位創辦人王文洋與江綿恆。靠著兩人向中國政府的遊說,半導體產業在中國獲得了優厚設廠條件。
張汝京的第二號貴人,則是前總統李登輝與阿扁總統。1996年,李登輝頒布戒急用忍政策,限制高科技產業西進大陸。開發基金為其大股東的台積電,自然無法偷跑。而陳水扁,直到今年5月才開放8吋晶圓登陸中國,給了中芯小白兔在成長之初,免遭猛虎利牙所傷。
而提供中芯龐大金援的貴人,則以漢鼎亞太創投徐大麟為代表。他代表的國際資金,加上華登、高盛、上海實業的資金,讓張汝京一路都有資金相挺。而當年遊說張汝京從德儀退休回台灣接世大總經理的胡定吾,也算是張汝京的貴人。胡定吾雖然將世大賣給台積電,但若無胡定吾的牽線,張汝京的際遇也許將大不相同了。(林亞偉、李喬琚)
封面故事

生活:張汝京身價十億,地攤貨手表戴十年
打敗晶圓雙雄的摳門術
撰文:林亞偉、李喬琚
中國半導體新明星張汝京,他創辦中芯國際上市成功,
加上他四年前就持股台積電超過三千張股票,
他有十億元的富豪身價。但,這位新富豪對物質生活很澹泊,
樂於奉獻的他,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富豪的生活面貌,總是引人遐思。
台灣首富蔡萬霖家族、國泰人壽董事長蔡宏圖,平常最愛看緯來電視台的《料理東西軍》,逢年過節的時候,愛帶全家到日本各地尋寶品嘗美食。
台灣科技富豪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酷愛張大千畫作。他愛沉浸在大千的世界裡,從中觸發對美的靈感。一幅大千畫作三千萬元,林百里眉頭絲毫不皺。台灣科技首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辦公室用鐵椅,客戶招待所是東歐捷克古堡;他苛刻自己善待客戶的作風,同樣在富豪生活裡獨樹一格。
繼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用肥皂用到只剩一小塊的節儉傳奇後,新崛起於上海的中芯董事長張汝京,他克勤克儉如苦行僧般的生活,恐怕會讓大多數花錢不太節制的中產階級自嘆弗如。
吃飯 省

一家三口一頓飯二十九元人民幣

六年前,張汝京在竹科世大積體電路工作時,就以儉約風格著稱。交通大學科管所教授洪志洋,是張汝京在美國德州相識的多年老友。張汝京返國擔任總經理後,邀洪志洋到他在梅竹山莊的宿舍吃飯。洪志洋笑說,原本以為Richard(張汝京的英文名)會叫頓豐盛外燴請大家一塊享用,沒想到,他居然請同住的世大工程師室友,煮了一桌家常菜請客,張汝京說,他覺得在家招待更親切。
從新竹到上海,即使上海一般民生食品物價比台灣低廉,張汝京依然不改其行。在上海浦東的張江工業區,裡頭有個張江鎮,最實惠乾淨的飯館叫「東北飯庄」。在這兒,常常可以見到中芯員工帶著家人用餐,張汝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但張家點菜,往往叫張東北麵皮、一份水餃、一盤青菜就飽了。一位員工記得,「Richard一家三口點菜二十九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一六元),我們兩人吃了快一百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元)。」
張汝京不僅自己吃得簡單,跟他一塊共事的朋友也奉行如儀。一位友人就說:「想要Richard請客,我看很難很難啊。」漢鼎亞太創投董事長徐大麟,是張汝京前進上海、鼎力相助的開國元老大金主。他跟張汝京在中芯開會,同樣吃一個人民幣六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元)的便當,並沒有因為徐大麟是金主代表、中芯董事身分,而得到張汝京特別的關照。
對於出差,張汝京自有一套省錢哲學。在擔任中華開發顧問時,他曾兼任無錫上華半導體的第一任總經理,不論是往來海峽兩岸或到美國出差,一律坐經濟艙。上華半導體總經理李東橋說,Richard總以身作則,如今上華的幹部出差,依然保持坐經濟艙的傳統。
張汝京不只坐經濟艙,他還會挑班機時間。他在美國各城市旅行出差,最愛訂夜間機位;因為美國人不愛夜班機,因此機票便宜。而張汝京坐夜間飛機,還可以省下一晚旅館錢。到了加州矽谷出差,他經常住好友家,連旅館費都省了。因為旅行正好和好友相聚敘舊,更方便參加團契。
開車 省

座車是上海國產大眾汽車

念舊的張汝京,有兩支舊電子表。其中一支是張汝京初來台灣蓋晶圓廠時,在路邊攤買的,一路從竹科戴到上海,年紀超過十歲了。直到前陣子,張汝京換電池時沒鎖緊,游泳時浸了水才故障。對這支地攤貨手表,大學念台大機械系的張汝京可不願放棄,他把表面拆開,拿起吹風機仔細地把裡頭吹乾再組裝,又重新是一支好「表」。張汝京看著舊手表,臉上露出珍惜的神情說:「你看,這表的時間依然很準的,不要浪費。」
而張汝京代步的車子,是一輛十一萬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四十四萬元;而大陸汽車的價格約為台灣的一.五倍)的大眾桑塔那。黑色的車身,透明的玻璃,像極了早期台灣國民車的裕隆青鳥。這,就是一位身價超過十億元的半導體新貴的座車。
張汝京沒有司機,他喜歡載員工上下班,載基督教友上教堂。談到他的車子,他靦地說:「太太要幫我換一輛大一點的,這樣子可以載更多人。」在上海張江工業區,如果你看到一名樸實的中年人開著黑色桑塔那,熱心地問人需不需要搭便車,不要懷疑,他就是張汝京。
對於財富,張汝京很淡然。他說:「《聖經》上說,要積財寶在天上;地上的財寶會被搶,會被蟲子咬,不牢靠的。財富要用到需要的人身上,就是對神的回報,就像是做在主耶穌身上。」因此,張汝京成立了The Richard and Scarlett Chang Family Foundation(以夫妻兩人命名的基金會),專門從事慈善事業。光是中芯的股票,就捐了一千萬股,約合二十萬股的ADR(美國存託憑證)單位,市值近億元新台幣。
徐大麟感歎,「做為投資人,對張汝京的『省』很感動,但也希望他不要過了頭,累壞了自己。」
漫遊用同行者的手機


最令徐大麟昏倒叫絕的,是今年中芯股票上市的全球road show(上市說明會)來到新加坡,徐大麟撥了張汝京的手機找他。而張汝京這樣說:「大麟啊,打手機是漫遊的,很貴,你下回就打給那些投資銀行的人,就可以找到我,反正我們都在一塊兒。」
對於出差,張汝京自有一套省錢哲學。在擔任中華開發顧問時,他曾兼任無錫上華半導體的第一任總經理,不論是往來海峽兩岸或到美國出差,一律坐經濟艙。上華半導體總經理李東橋說,Richard總以身作則,如今上華的幹部出差,依然保持坐經濟艙的傳統。
張汝京不只坐經濟艙,他還會挑班機時間。他在美國各城市旅行出差,最愛訂夜間機位;因為美國人不愛夜班機,因此機票便宜。而張汝京坐夜間飛機,還可以省下一晚旅館錢。到了加州矽谷出差,如果友人不方便借宿,張汝京找的旅館,則是最便宜的汽車旅館。
而張汝京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是一支年紀超過五歲的卡西歐電子表。這支表,還是張汝京跟朋友買來的舊手表。原來,張汝京初來台灣蓋晶圓廠時,就曾在路邊攤買了支電子表,一路從竹科戴到上海,年紀超過十歲了。直到前陣子,張汝京換電池時沒鎖緊,游泳時浸了水才故障。對這支地攤貨手表,大學念台大機械系的張汝京可不願放棄,他把表面拆開,拿起吹風機仔細地把裡頭吹乾再組裝,又重新是一條好「表」。張汝京看著舊手表,臉上露出珍惜的神情說:「你看,這表的時間依然很準的,不要浪費。」
開車省

座車是上海國產大眾汽車

張汝京在竹科時的代步工具,是一台價值十萬元不到的雷諾九號二手車。當時,世大對高階主管購車都有補助。張汝京的購車款,恐怕比補助款還低。樸實的代步風格,張汝京同樣從新竹帶到上海。在上海,最普遍的汽車是上海大眾汽車,是由德國福斯(VW)與上海大眾合資成立的車廠。在上海,大眾汽車相當於台灣國產入門車。
而張汝京的車子,正是一部十一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四十四萬元;而大陸汽車的價格約為台灣的一.五倍)的大眾桑塔那。黑色的車身,透明的玻璃,像極了早期台灣國民車的裕隆青鳥。這,就是一位身價超過十億元的半導體新貴的座車。
張汝京沒有司機,他喜歡載員工上下班,載基督教友上教堂。談到他的車子,他靦地說:「太太要幫我換一部大一點的,這樣子可以載更多人。」在上海張江工業區,如果你看到一名樸實的中年人開著黑色桑塔那,熱心的問人需不需要搭便車,不要懷疑,他就是張汝京。
對於財富,張汝京很淡然。他說:「《聖經》上說,財寶在天上;地下的財寶會被搶,會被蟲子咬,不牢靠的。財富要用到需要的人身上,就是對神的回報,就像是做在主耶穌身上。」因此,張汝京成立了The Richard and Scarlett Chang Family Foundation(以夫妻兩人命名的基金會),專門從事慈善事業。光是中芯的股票,就捐了一千萬股,約合二十萬股的ADR(美國存託憑證)單位,市值近億元新台幣。
徐大麟感嘆,「做為投資人,對張汝京的「省」很感動,但也希望他不要過了頭,累壞了自己。」
特別企畫

精選平衡型基金
有股、有債 更要現金部位
撰文:張弘昌
平衡型基金的特色是兼顧資本利得和固定收益,投資人在所謂專家和報章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前仆後繼地瘋狂大採購,事實上,有些平衡型基金風險比股票還高,投資人不得不察。
五月上旬,國內某家投信的平衡型基金,因為總統選後淨值跌逾一○%,不但比六十多檔同類型基金平均跌幅四.九%還多,甚至超越多支同一計算期間的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受不了荷包縮水,紛紛去電抗議,該投信被迫向主要投資人發出「解釋函」,內容首先是安撫投資人的情緒,然後說明基金經理人長期景氣看多,短期績效雖然不佳,但經理人會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
時間拉回至五月十九日當天,總統就職典禮前夕,台股在油價等利空消息逐漸淡去下,突然急漲三○二點,漲幅高達五.四五%,某家沒有金控色彩的投信,平衡型基金淨值卻逆勢下跌,市場一片譁然,該投信高層眉間深鎖,基金通路的詢問電話如潮水般湧來,淹沒了整間辦公室,「全是期貨避險部位惹的禍!」某同業觀察後不客氣地指出。
精選一:持股要低──保留現金維持逢低加碼空間


根據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四月底為止,平衡型基金資產已成長至二一八○億元,比三月成長二五%,為各類型基金中成長速度最快,規模直逼投資國內的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二四四二億元,預計後續成立的平衡型基金募集完成,其規模將一舉超越三千億元,成為僅次於債券型基金的第二大類型基金。

一時之間,平衡型基金成為吸金磁鐵,廣受各方矚目,然而,近七十檔的平衡型基金,卻也充斥高風險操作的現象。

基金的績效是衡量基金經理人在某一段時期操盤的表現,也是攸關投資人荷包是縮水或麥克麥克,不過由於大部分平衡型基金成立時間都不長,以現在的時點,要做長期完整的追蹤比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不過,以總統選舉三二○時間為界,台股正巧面臨選前熱絡、選後崩盤的挑戰,基金經理人如何在錯綜詭異的盤勢中脫穎而出,更能彰顯出經理人應變的技巧,以及危機處理能力。

由附表比較資料得知,近一季歷經台股上沖下洗,只有凱基精算家、大華趨勢和國泰平衡三檔平衡型基金毅立不搖,仍然維持報酬率正數,且績效遠遠超過同類型基金的平均報酬率,其中績效最好的凱基精算家與績效墊底的富邦福寶,報酬率差距竟高達十四個百分點,相當銀行一年期定儲利率一.五%的九倍,究其原因,在於個別基金持股的高低。

以荷銀鴻利基金為例,經查投信投顧公會每周基金持股比率資料發現,該基金在選後持股比例一直維持六成以上,且逼近投資上限七成,顯示基金經理人面對一連串國內外利空,持股水位仍不為所動,或許可以解釋經理人對長線仍保有信心,但因持股接近滿檔,反而沒有逢低買進的空間,績效易隨大盤漲跌起伏。
至於富邦福寶,選後也一樣採高持股策略,依四月底持股前十名可以看出,該基金主要集中在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和金融類股,由於四月下旬開始,TFT-LCD與DRAM個股大幅回檔,該基金淨值連帶受到衝擊,富邦投信對此表示,基金經理人不求短線操作,希望投資人以長期績效觀察。

而績效名列第一的凱基精算家基金經理人,同時身兼凱基長盛基金經理人陳建良表示,他操作的最高準則是「隨時都要保留現金」,因為惟有保留現金部位,才能在遇到重大利空時有加碼的空間,他指出,雖然基金契約關於投資股票的部位是一○%至七○%,為求穩健成長,他持股很少超過五成,其餘的投資部位則以可轉債等債券為主。
特別企畫

投資能源型基金停看聽
景氣活絡 最佳進場時機
撰文:張弘昌
能源是一種產業,它和鋼鐵或其他產業一樣,在景氣露出曙光或活絡時介入,才是絕佳機會,基金經理人如果配置不佳,報酬率一樣會很難看。
啊!油價又要漲了!」開計程車的小黃,聽到廣播宣布中油要調漲油價,忍不住拉下臉,暗暗盤算這一漲,每個月又要少多少收入,又要加班開多久的車才能彌平,一想到這些,小黃心裡正在淌血。

「司機先生,看你這麼苦惱,何不趁油價上漲,拿閒錢投資能源型基金,或許它可以幫你賺錢唷!」看似一副投資專家模樣的乘客,眼珠子烔烔有神的提出他的建議。

小黃一聽楞了楞,疑惑地問:「甘有醬好康?」

其實這位乘客的建議,並不完全正確。富蘭克林表示,能源型基金績效與油價並非完全密切相關,因為全球原油資源主要掌握在中東、俄羅斯等產油國,油價的上漲,只是餵飽了產油國的肚子,而非能源公司。

以比喻的手法來說,能源是一種產業,它和鋼鐵或其他產業一樣,分為上游、中游及下游企業,現在原油價格漲勢凌厲,開採及生產原油的上游公司賺到笑呵呵,但中下游公司如果無法順利轉嫁成本或用期貨避險,只有吃悶虧的分,能源產業現階段已形成上肥下瘦的局面,基金經理人如果資金配置不佳,報酬率一樣會很難看,這跟其他股票型基金大同小異。

而且即使是開採及生產原油的公司前景看俏,但獲利能力仍有落差,安泰投顧研究部資深經理吳淑美指出,這些公司的煉油成本和開採技術不盡相同,以俄羅斯來說,其生產的原油成本低於中東國家,對外價格自然有競爭力。不過國內核備的基金並沒有以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為投資標的的能源型基金,專家建議,可以選擇有投資該區域能源產業的全球型基金酌量介入。

如果投資人想了解原油的未來走勢,可以參考全球三大原油期貨,分別是代表美國的西德州原油期貨、英國北海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以及中東的杜拜原油期貨,一般而言,西德州原油期貨比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高約三至四美元,平日媒體報導如果沒有說明,都是指西德州原油期貨的價格為準。
另外,投資人可留意每周三美國石油協會(API)與每周四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EIA)公布的原油庫存額度,假設庫存增加,表示需求強勁,油價自然會回跌,相反地,庫存減少,則對油價後勢不表樂觀,將帶動原油期貨上漲。

還有,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動態也是值得觀察的指標,目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共有十一個會員國,約占世界石油蘊藏量的七七%及石油全球產量的四○%,其會議的結論常牽動世界各國的神經末梢,也會影響用油大國的經濟動脈。

至於何時是介入能源型基金的好時點呢?如附表可知,過去一年來,全球景氣逐步復甦,能源型基金績效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是今年以來,油價持續維持高檔,國際股市重挫,許多能源公司也因經營成本墊高,獲利顯得吃力,間接影響能源型基金的操作績效,顯示能源公司股價的漲跌跟經濟比較攸關,因此專家建議,在景氣露出曙光或活絡時介入,才是絕佳機會。

此外,能源型基金只投資單一產業,屬於產業型的基金,投資範圍將受限於個別產業,風險無法有效分散,相關能源個股容易受特定因素的影響,因此波動風險係數較高,投資人應衡量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有些能源型基金還有投資原物料或其他礦業,投資人進入前也需多注意。
高科技

獨家專訪印度軟體協會理事長卡尼克
「惟有科技發展才能拯救貧窮」
撰文:許維真
印度IT產業受惠於全球企業的委外風潮,加上政府的全力支持,使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軟體代工國家,光是去年軟體服務業產值就高達一三四○億美元。這次應邀來台參加「台灣——印度資通訊技術暨經貿交流論壇」,為台灣掀起印度熱的序幕。
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軟體代工國家,去年軟體服務業產值高達一三四○億美元,是鴻海去年營收的十四倍多,而英美企業將高薪工作委外的趨勢,不但讓西方世界的白領階級人心惶惶,也讓印度軟體協會(NASSCOM,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理事長卡尼克(Kiran Karnik),去年底當選《富比世》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

本次卡尼克率領印度重量級資訊業代表十餘名,應邀來台參加「台灣——印度資通訊技術暨經貿交流論壇」,為台灣這一波的印度熱掀起序幕。以下為本刊專訪紀要: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日前國大黨意外擊敗執政的BJP黨,這樣的結果對未來五年印度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業發展的可能影響方面為何?

卡尼克答(以下簡稱答):選舉的結果的確很令人意外,特別是選前民調都一致看好BJP。不過這次政權轉換對印度IT(資訊科技)業來說倒不成問題,因為不管是共產黨、BJP或是國大黨都有各自執政的省分,我們有和各政黨打交道的豐富經驗,基本上每個黨都很支持IT業發展。

選後的聯盟政府由國大黨主導,其實早在拉吉夫甘地(編按:印度國父甘地之子)於八○年代早期擔任首相時,是印度首次大規模地引進電腦的使用,接下來在九○年代前期、印度IT業開始蓬勃發展時,也恰好是國大黨執政。所以我們對新的政府很有信心。
問:您怎麼看新聯盟政府上周所公布的執政宣言(Common Minimum Programme)?
新政府全力支持IT發展


答:我認為很正面,雖然宣言中幾乎沒有提到IT二字,因為IT發展不能只倚賴政府。我們很高興看到新政府將傾全力支持基礎建設如電力、道路、機場,以及投入更多經費在教育上,因為這些是IT和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分散商業流程營運 )發展的根本,也才能為印度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問:新政府會持續履行BJP先前對軟體產業的出口到○九年之前都不課稅的承諾嗎?
答:應該沒有問題。
問:印度受惠於全球企業的委外風潮,但也引起特別是美國內部失業問題爭議。今年適逢美國大選,印度如何看待並處理美國政治上的高漲保護主義對委外商機的衝擊?
答:我認為這是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而不是美國和印度間的問題。很多企業因為委外變得更具競爭力,今日的企業講究的是服務的極大化和即時化,委外的工作如果不是跑到印度也會到其他地方去,委外本身並沒有錯。

不過美國就業市場的確受到波及,對此我們也深表同情。如您所言,今年是美國選舉年,我們也預期到政治人物會拿來大作文章,不過重點是美國本身經濟要成長,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景氣好轉,但是失業率降低的幅度沒有預期的高。
全球化競爭委外難避免


美國企業需要將部分工作委外,才能對客戶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大家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全球化的影響。

問:您認為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答:是,在全球化的競爭下,這種典範的轉移是不可避免的。
問:美英等大企業紛紛傳出有本國員工抵制或拒絕訓練印度籍員工的事件,您認為要如何處理比較妥當?
答:我會私下建議企業處理這種問題時敏感度要高一點,因為大企業通常對員工的姿態比較高,一副「你不做還有別人在排隊」的樣子會讓員工很反感。

我最近和英國一個工會領袖聊過,發現英國工會成員間的溝通很夠,比較能接受委外的概念,反應也沒有美國社會那麼激烈。目前為止,英國和美國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立法禁止企業將工作委外。

我建議多溝通,因為到最後你會發現要保護的不是公司內的少數幾個工作,而是要如何維持整個公司能繼續營運,才不會大家都沒有工作做。答:台灣的硬體業發展這麼好也值得印度學習,印度的做法不一定適用於台灣,但是大家可以分享,首先是教育,特別是軟體人才的培養。再來是建立與大市場的管道,印度軟體業的最大市場是美國,與台灣電腦產品出口的情況類似。

第三點就是政府部門要支持產業發展但不過分干預,這種情況在開發中國家很常見,政府的好意最後反而變成產業發展的障礙。最後是鼓勵創新的精神,提供激勵創業的產業環境。只要有人踏出第一步,就會有跟隨者前仆後繼。

問:您第一份工作是進入國防單位,一做就做了二十三年,和當時印度菁英的主流職業選擇大異其趣,為甚麼?
答:因為當時我們有一群人覺得有必要改變印度,希望藉由科技發展能以最快速度將我們的國家從貧窮中拯救出來。
問:您也是用同樣的信仰教育您的女兒嗎?
答:沒有、沒有。我認為這樣做對小孩很不公平,即便是將自己認為是對的價值強加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創造一個開放環境讓她自由選擇,讓她從錯誤中學習,我想這樣學得比較多。
問:不同世代的印度人才進入跨國企業的過程有明顯的差異嗎?
答:我那一輩的優秀印度人才,大學畢業後會想辦法到國外去工作,這批人現在事業有成之後有不少人回來創業,或是回國設立基金會或辦學校,回饋印度社會。現在年輕人的就業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在印度工作甚至可以變成一件很刺激的事。我當理事長之後就遇到有越來越多美國人,我是指白人喔,跑來跟我說:「嗯,我想到印度工作哎,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小檔案
卡尼克(Kiran Karnik)小檔案

出生:1947年
現職:印度軟體協會理事長
學歷:孟買大學、印度管理學院
經歷:印度太空研究院
印度教育通訊聯合會 執行長
印度Discovery頻道董事長
家庭:已婚,育有1女
印度商機下潛藏風險


印度擁有龐大商機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是到印度開拓市場,仍然得面對許多現實的考驗,尤其印度生活條件落後,加上經濟環境仍不成熟,一定要先評估清楚風險再採取行動。
一位到印度3天就受不了「逃」回台灣的主管說,他到印度後水土不服,拉肚子連拉3天,實在受不了,而且他發現印度生意人非常精明,騙子也不少,至於飯店的小弟則很被動,一件事要交代2、3次才會做好,令他非常困擾,因此最後他受不了才逃回台灣。

每個月都要到印度去1、2個禮拜的明基電通公司專案經理郭慈暉,目前已跑遍印度20多個城市,她建議要到印度的人,要把對食衣住行等生活條件的要求降到最低,否則一定大失所望。同時她認為台商要到印度開拓商機,仍然得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靠當地人來幫忙打天下,例如明基目前在印度有20多名員工,全部都是印度本地人。

郭慈暉說,印度去年中進行大規模的電信解禁,因此對手機的需求大幅提升,目前印度有10億餘人口,但累積的手機銷售量只有3,500萬支左右,滲透率只有3%,對於像滲透率達110%的台灣來說,印度簡直可以說是天堂。目前明基在印度每個月營收都至少成長2至3成,成長速度相當快。

不過,橡子園創投創辦人陳五福認為,依他過去的經驗,印度的市場的確很大,但在印度做生意沒那麼容易,而且在印度開發產品的速度比較慢,他認為台灣與大陸若因為政治因素而減少往來,反而變成去強化和印度的商務關係,不見得是一項明智的決定,要去印度的廠商應該三思而後行。(林宏文)
高科技

拿到「模範生證書」小記憶卡公司
積智日通卡傲視國際大廠
撰文:郭庭昱
照相、聽音樂、存資料,在講究輕薄短小的多媒體時代,一片薄薄的小型記憶卡滿足工作、娛樂的需求,積智日通卡這家小公司,已能與三星、諾基亞等大廠平起平坐。
一進這家公司大門,水族箱內就泡著幾片記憶卡,隨時用來測試,據說還曾經將記憶卡放進果汁機內攪拌,這種種酷刑都是為了考驗產品。

千萬別以為這家積智日通卡公司的做法只是搞噱頭,在嚴格的品質監控下,該公司成長十分驚人,尤其是今年四月,積智日通卡董事長陳建源被SDA(SD Card Association)選為理事會榮譽會員;而早在去年十月,他也拿到MMCA(MultiMediaCard Association)的理事會員資格,對於小型記憶卡廠商而言,這兩張重量級的會員資格像是模範生的證明書,表示技術有一定的程度,也具備制定規格的能力,陳建源知道,創業六年的公司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消費性電子產品蓬勃發展,像是數位相機、照相手機,還有大量資料的儲存,都必須依賴這種隨插即用的記憶卡,這就像是過去的磁碟片,只是容量大了一百倍,體積則只有二十分之一,攜帶方便。不過,小型記憶卡規格繁多,除了Sony(新力)自訂的MS之外,以SD、MMC規格最小也最省電。
突破列強環伺關鍵──專利取勝


難得的是,積智日通卡同時是MMCA、SDA執行會員,目前全球同時擁有這兩個規格的會員,除了積智日通卡外,僅有三星、惠普、英飛凌三家公司。雖然大廠環伺,但是公司卻有專利,採取一體射出的外殼,保障記憶卡防水、防摔、耐震,讓重要資料及照片能夠保存,目前這項專利還有十七年的保護。

由於產品精密、體積小,陳建源一開始就強調「自動化」,目前每個月生產八五○萬片,線上員工只有兩百多人,未來則希望能擴產到數千萬片。看著井然有序的生產線,陳建源驕傲的說:「這是全世界最自動化的工廠。」尤其下半年是手機、數位相機的旺季,估計今年將有一.六億隻照相手機問世,是記憶卡最大的成長機會。
在納入MMCA、SDA會員後,不少國際大廠都來參觀公司,不過,積智日通卡地址不在規畫良好的科學園區內,而是在新店一處不起眼的工業區內,門前也不見招牌,陳建源笑著說:「那些外國人進來都是臉黑黑,看完生產線又很高興。」言談之間自信寫在臉上。

五十年次的陳建源,退伍之後曾短暫地在生產印刷電路板的國勝企業工作,一年後自行創業,外包一些IC(積體電路)設計業者的細部設計,雖然業務不錯,但總是為人打工,沒有自己的產品。由於當時他出了一場車禍,在家休養幾個月,想要自行創業,便相中記憶卡這個產品。

以當時的環境,業界普遍以CF卡為主,而小型的SD、MMC技術難,未受到重視,但陳建源卻看上省電、小型的好處,未來一定會大賣,毅然將過去幾年三千多萬元的積蓄投入,成立積智日通卡公司。陳建源的創業想法,其實就寫在奇特的公司名字內。

創業之初,陳建源希望產品能幫客戶累積智慧,是「積智」二字的由來,「日通」則是希望每日都能通行,加上公司產品都是各式記憶卡片,因而有了積智日通卡的公司名字。去年四月公司開始量產,營收達十四.八億元,稅後純益二.五億元,股本八億元,每股盈餘三.六七元,面對今年的大好機會,公司保守估計營收將達六十五億元,獲利也會較去年成長。
自動化生產降風險──優勢所在


面對起飛的市場,回憶創業的甘苦,讓陳建源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前為了架設生產線,一個月內密集簡報、尋找資金,當時原本英飛凌要出兩千萬美元買下生產專利,他在賣斷技術和經營公司之間抉擇,後來順利引進信大水泥董事長楊忠雄、聯園開發董事長邱明宏的資金,成功量產,今年下半年還會有幾家國際重量級的ODM(設計代工)客戶加入,公司規模很快就能做大。小型記憶卡的確是快速成長的產品,業界人士指出,除了技術之外,廠商面對最大的風險在於Flash(快閃記憶體)價格的波動,去年產品搶手,只有和三星關係好的公司拿到貨,大賺一筆,今年則必須小心控制存貨跌價的風險。陳建源也承認這是風險所在,不過,由於自動化生產,從接單到出貨不到一星期,大幅降低風險,也是積智日通的優勢所在。


/box/
榮安邱投資眼光精確
「我已經10多年沒有投資當董事,3年多來看了30幾家未上市公司,也只有投資這家而已。」10多年前在台灣股市被稱為「4大天王」之一的榮安邱(本名邱明宏),談到投資積智日通卡公司的原因,就是因為「技術好、有國際化的機會」。

積智日通卡董事長陳建源提到,公司3年前必須籌資買機器,正好在科技泡沫破滅後,他1個多月內走訪30多家公司,因為MMC、SD等小型記憶卡並不普遍,結果只有兩種反應,「人家如果覺得你老實,就當你是是瘋子;不然就被當成是騙子。」後來因緣巧合,信大水泥董事長楊忠雄加入投資,又找來過去經營榮星川菜發跡的榮安邱來看廠,在聽取簡報及參觀工廠1個半小時後,榮安邱便決定投資,要求買1,000張股票,當時陳嚇了一跳說:「你只來我公司1個多小時,也只認識我1個多小時,還是請你回去考慮,再決定要不要投資。」但榮安邱硬是坐著不走,堅持要買到股票才肯離開,兩人又談了1個多小時,最後才成交。

在公司不賠錢、沒有營收時大膽投資,榮安邱的選股標準與眾不同,對此,他謙虛的笑著說:「產品有機會,我卡敢啦。」6月4日公司要舉辦產品發表會,榮安邱原本計畫要向BMW調借1台車,從記憶卡輾過來證明「抗壓性」,卻因飯店不同意而作罷,他對產品的高度信心可見一斑。小檔案
積智日通卡小檔案

成立:1998年
資本額:8億元
2003年營業額:14.8億元
2003年稅後純益:2.54億元
陳建源小檔案
出生:1961年6月1日
現職:積智日通卡(股)董事長兼總經理
積智科技(股)總經理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經歷:國勝企業產品企畫
家庭:已婚,育有2女1子
高科技

葉國一感慨「少了一顆腦袋」
英業達永遠為溫世仁留一個位置
撰文:周芳苑
去年十二月七日,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心臟病發驟逝,令周遭親友錯愕不已。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也在其過世後不久造訪,今年初以來也都陸續有人前往致意。
近半年英業達在上海浦東的營運總部訪客絡繹不絕,有一些是美國、日本大客戶主管為了新訂單跑工廠,另外還有一些人並不為了產品或者訂單而去,而是為了懷念溫世仁先生。
去年十二月七日,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心臟病發驟逝,周遭親友都因為這件突如其來的不幸錯愕不已,溫世仁很多事還沒完成,心願也還未了,更有很多珍貴的東西來不及整理;他生前常使用的上海辦公室裡就堆了一大堆大陸當地人送的禮物,其中有中共當局為了他幫助大西部落後人民而送的感謝狀和匾額,還有黃羊川地區小孩子親手做的刺繡作品。
溫世仁和董事長葉國一共用一間辦公室,緊鄰旁邊的是上海營運總部總經理卓桐華的辦公室;溫世仁平常忙寫書,推動千鄉萬才大西部開發計畫,又要參與英業達重大決策,很多禮物根本沒空整理,卓桐華一直覺得可惜,溫世仁突然病逝,卓桐華便請員工幫忙整理,有系統的把所有禮物陳列出來,而且決定把辦公室原封不動保留下來。
特別修改章程

「副董事長」專屬溫世仁

現在,溫世仁的辦公室井然有序,除了陳列各方送來的珍貴紀念禮物,還有一整排書,文學類書籍不少,其中還有五大本辭典,分別是長沙方言、上海方言、哈爾濱方言、廈門方言,還有香港粵語辭典;為了跟大陸各地人打交道,溫世仁勤於學習各地方言,用心良苦。書櫃裡也擺放溫世仁生前的著作,其中好幾本有關中國經濟和資訊產業的書籍還被翻譯成日文。
經過整理後的辦公室儼然已成溫世仁紀念室,中共當局和因為千鄉萬才計畫而接受幫助的年輕人,還有一些英業達老員工都把那一小塊地方當做感念溫先生的惟一據點,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溫世仁過世後不久就曾經造訪,今年初以來也都陸續有人前往致意。
溫世仁的上海辦公室將會繼續保留下來,不會有其他人頂替,而英業達前幾天在股東常會上也通過,把公司章程裡的副董事長職去掉,從此,副董事長這個職稱將停格在溫世仁身上,為其留下一個專屬的位置。事業夥伴驟逝,讓本來打算五十歲要退休的葉國一感慨不已:「少了一顆腦袋,我要花更多時間在股東和員工身上。」接下來,英業達經營團隊除持續對溫世仁懷抱感念之餘,更會花心思填補溫世仁離去之後所出現的智慧缺口。

戴奧辛事件半天解決
統一鮮乳危機處理快狠準
撰文:萬蓓琳
攝影:劉咸昌
五月二十四日下午六點,衛生署公布戴奧辛含量超過歐盟標準的兩家鮮奶業者名單,統一立刻成為眾矢之的;七點多,統一執行副總羅智先出面主持緊急應對會議,迅速展開危機處理,化解了這場商業危機。
五月二十四日,周日晚間,原本是闔家團圓的時分,位於台南永康的統一企業總部卻氣氛緊張,以執行副總羅智先為首的統一集團重要幹部,正挑燈夜戰齊聚一堂,召開一場處理統一鮮乳戴奧辛含量過多事件,及時挽救企業形象舉行緊急會議。
危機起因於當天下午,立委趙永清與看守台灣等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生署公布戴奧辛含量超過歐盟標準的兩家鮮奶業者名單,下午六點,衛生署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終於公布業者名單,鮮奶老字號業者的統一、東海立刻首當其衝,成為眾矢之的。當晚,就有五家通路要求把統一鮮奶下架,甚至過去一周來,統一旗下的鮮奶產品銷售量也驟降三至五成。
業績雖然大受影響,不過事件隔天上午十一點,統一一反往常低調的態度,由執行副總羅智先、中央研究所長林華揚等高層主管出面召開記者會,面對媒體有問必答解釋分明;周二中午,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也正式對外信心喊話,保證「若喝統一鮮奶出了問題,統一一定負責到底。」統一企業在第一時間內接二連三明快開放的危機處理態度,讓外界印象深刻。

驚險
事發一小時,開緊急會議

對外處理邏輯調理分明,其實有賴平時內部協調有方,「因為早在兩年前,我們就曾經吃過一次大虧。」統一企業乳品部副理黃慶亮表示,當時因為產品行銷操作得宜,讓優酪乳與健康劃上等號,統一AB優酪乳成為當紅炸子雞,整個優酪乳市場也有五十億元的商機,但沒想到董氏基金會公布優酪乳含糖量偏高,消費者信心大失,優酪乳市場萎縮至今只剩一半,當時統一低調以對,未在第一時間內向大眾解釋,統一AB優酪乳也從此雄風難振。
優酪乳事件後,統一內部決定建立危機處理機制,「兩年來至今,我們公司所有主管的手機都二十四小時開機待命,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互相聯繫隨時準備進入緊急處理的狀態。」黃慶亮心有餘悸地表示。
因此這次鮮奶事件,統一展現了整體的作戰與協調實力,黃慶亮說,「其實在五月二十日之前,我們就知道趙永清要開記者會,因此二十四日當天下午,各級主管都密切關注事件發展。一開始,我們評估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直到傍晚六點多,開始有媒體以聳動的字眼報導『統一生產毒牛奶』之後,驚覺事態嚴重,緊急聯繫各級主管,蒐集戴奧辛含量相關資料,並與通路協調不下架,七點多,由羅副總出面主持緊急應對會議。」
當天晚上的會議進行到十點多,羅智先當場決定隔天將兵分多路同時進行溝通協調。對外,由羅智先率同一級主管,並邀請GMP協會執行長陳健人、工業局技正陳昭蓉、中興大學食科所教授顏國欽、生技系教授蔡敬民等專家學者北上召開記者會對外澄清;同時,由中級主管赴乳品公會與其他業者代表溝通,希望能夠挽救台灣乳品市場危機;另外也派人與農委會、衛生署協調,希望也能與統一共同對外說清楚、講明白,最後農委會同意發表書面聲明保證鮮奶安全無虞。

負責
要花五百萬,檢測各乳區

早在四月中旬開始,統一內部即針對此事進行過相關討論。因為四月十三日衛生署就曾召開記者會,公布委託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進行的「九二年食品及人體血液戴奧辛類化合物含量調查」,調查報告中指出,有兩個品牌的鮮乳連續兩年戴奧辛類化合物(DLCs)含量排序都較高,不過當天衛生署表示,我國目前並無戴奧辛的食品含量限制,且國人由飲食中攝取到的戴奧辛並不多,因此不願公布業者名單,也不會要求商品下架。
當時統一內部認為,戴奧辛含量檢測並非法定檢測項目,而且此調查也只針對去年五月、八月各一件樣品抽檢,抽檢時也未知會廠商,直到調查報告公布後,統一才得知訊息,若因此就斷然對外公布名單,對業者來說並不公平。
不過,為了讓消費者安心,統一還是決定要針對旗下一二二個乳區做全面性的環境檢測,「戴奧辛是整體環境污染造成,有可能存在於空氣、水及飼料中,若有牧場不適宜飼養乳牛,統一將與政府共同協助酪農轉業。」黃慶亮說:「每個乳區檢測要花上四萬元,因此統一準備花上五百萬元做全面的戴奧辛檢測。」
統一有意要改善戴奧辛問題,豈料事隔一個半月,衛生署還是逕行公布廠商名單。雖然對業者商譽造成不小影響,但統一在十二個小時內迅速明確對外說明降溫,立即替自己的損失止血,無形中反而為企業形象加值增色不少。相較於Nike處理喬丹的快閃事件,整整經過四天後才願意公開向球迷道歉,道歉的誠意不足,還引發球迷拒買風波,甚至消基會、北檢都主動展開調查,至今餘波蕩漾難以平息,讓商機變成危機,企業面對消費者的誠意與態度差別,立見高下。(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焦點新聞

政治情勢引人不安
不分顏色 移民情緒蔓延
撰文:謝春滿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根據中華民國移民商業同業公會統計,在三二○之後,想移民的民眾暴增,光是查詢移民的電話就增加十倍之多,另外,部分人士甚至開始將資金移往海外避險。移民公司發現,這波想移民的民眾,藍綠皆有。
在知名科技公司任職的陳先生,三二○選後看到國內政治紛爭,以及兩岸關係惡化,就積極尋找移民管道,由於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等國家移民門檻高,且須坐移民監,加上申請移民時間冗長,曠日廢時,經過比較後,他們發現,新加坡移民門檻低、申請時間只需三到六個月,且小孩的教育制度優於台灣,他們決定移民新加坡。
陳先生決定後立刻辦手續,但是移民手續還沒辦好,他就把急切地把價值一千多萬的房子賣掉,一副非移民不可的決心,最近新加坡移民局已經同意他們的申請,陳先生全家即將啟程新加坡,展開新的人生。不到三個月就辦好移民手續,算是這波移民當中動作非常迅速的案例。此外,還有些科技新貴己經開始在美國置產,隨時做好移民打算。
一位泛綠企業主最近向友人透露,中共試射飛彈時,他一點都不怕,還大聲說:「怕什麼,中共打過來,我去拚!」當時想死守台灣,但是這一陣子,這位企業主灰心極了,他告訴友人:「我想移民了!」他擔心兩岸關係再這樣下去,台灣經濟不會好、股票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旦發生戰爭,一天結束戰事還好,如果拖久了,百姓受累,想起來「心裡毛毛的」,因此動了移民念頭。
資金先行,匯到外國


有人全家移民,有人則是先把資金移往海外避險。在大陸經商的中小企業主王先生,最近感受兩岸關係惡劣的危機,決定先把資金移往台灣與大陸之外的第三國,他選擇先取得新加坡身分,再把資金挪到新加坡避險。
任職於某傳統企業的林先生,前幾年靠股票投資賺了近億元資產,選後擔心兩岸關係惡化,最近大把大把地把錢匯出台灣,每次匯出金額十萬美元,轉往海外的美元帳戶存放,達到資金避險的目的,他向友人透露,一旦台海發生戰爭,他會想辦法離開,這些錢可以讓他在海外生活無虞,他強調:「錢先匯到國外比較安全!」
連國內投信業者都開始注意資金避險的問題,某投顧業者在去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後陸續將海外投資的錢匯回台灣,但是最近他發現中共態度日趨強硬,看起來不是鬧著玩的,近日內原本有一筆海外資金要匯回台灣,但是考慮風險問題,他決定先把錢留在國外,「放在國外感覺上比較安全一點!」至於會不會移民?以前從未考慮移民的他,也開始審慎考量移民的事了。
國內的錢匯出去,原本要匯進台灣的錢則緊急叫停,這全是擔心戰爭的不安情緒所造成。這名業者強調,他是中間選民,藍綠都不支持,但內心是很愛台灣的,他認為「台灣人民要求的並不多,無非就是要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與安身立命的地方,為政者應該思考民眾不安的原因。」
人與錢移出去,是對抗不安最普遍的方式,但是最近卻有一位南部醫師,在選後把價值一億多元的收藏品移到上海,他認為兩岸情勢如果不好,收藏品放在大陸反而比較安全。人未移民,收藏品先移,倒是很特別。按理說,醫師都是支持綠色執政的人,尤其住在中南部的醫師,不過他將收藏品移往大陸,顯然是以安全的角度為出發點,並非受政治傾向影響。
在東部開診所的醫師,最近決定把診所關掉,全家移民加拿大。專辦加拿大移民的韋麥揚移民顧問公司最近受理他的案子。韋麥揚總經理說楊月華說,醫師幾乎都支持扁政府,但是他們看到台灣政治亂象,加上教改愈改愈糟糕,連新任教育部長杜正勝都可以說出把台灣地圖左轉九十度的說法,令人痛心,現在國小學生上國文課的時間大幅縮水,改上鄉土課程,讓他們擔心孩子未來的競爭力,選後情勢的發展,讓平常已經動移民念頭的人,更加堅定想法,並且付諸行動。
這一波移民還包括,原本已經在大陸工作,太太和小孩在台灣的台商或台籍幹部,專辦新加坡移民的大揚國際移民留學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政平透露,這波前來詢問移民的有不少是台商或台籍幹部,他們感受中共強硬態度,擔心中共會打台灣,乾脆到上海置產,把全家都移往大陸。他們認為最好方法是住在大陸,如果兩岸真的打起來,至少住在大陸比較安全吧!
高價住宅,有人拋售


最近大型房仲業者也發現,已經有人開始拋售高價位住宅,房仲業者認為這個現象顯示,金字塔頂端的人開始看壞市場,他們認為房價高點已過,趁著高點拋售資產。其中有一些人出售房子就是為了移民,或將不動產變現,移往海外。
你不必覺得不可思議,也不要情緒性地說:「這些人想移民,就快滾的話!」因為這些都是選後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這些想移民的人,或許泛藍選民比例較多,但是其中仍不乏中間選民或長期支持綠色執政的人。
中華民國移民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權宏表示,選後調查公會所屬移民公司發現,詢問移民的電話比平常暴增十倍之多,平常每周十幾通詢問電話,三二○之後暴增到一百多通,「那一陣子真是接電話接到手軟!」每個打電話來的人都問:「多快可以移民?除了美國、加拿大以外,還有那些國家可以移民?」他形容這是「政治不安症候群。」
專辦美國移民的喜瑞都移民公司經理朱樹櫻表示,該公司在三二○之後,業務量增加三到五成,主要移民者都是過去已經辦好手續,但延緩入境;或是親友已在當地,有資格移民者,他們之前都不急著辦手續,但是最近卻紛紛前來趕辦移民手續。
王權宏說,台灣最大一次移民潮發生在九六年台海危機,那時候他的三個會客室都擠滿了等著辦移民手續的人,很多人還在門口排隊等候,想移民的人幾乎都在那一波移民了,這次電話激增,其實與不安的情緒有很大關係,在五二○之後,詢問電話退燒,但是整體而言,詢電話仍然比三二○之前還多。
王權宏說,現在移民紐西蘭和澳洲門檻相當高,連投資移民者英文程度都要相當高,國內沒幾人可以過關,美、加移民條件也很高,只有新加坡較為寬鬆,因此,平均一百個詢問的人,大約只有五分之一會付諸行動,能過關的人則更少。大揚國際移民留學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政平表示,五二○之後,詢問電話變少,因為這些人認定翻盤機會渺茫,「隨人顧性命」,想移民者變得比較宿命,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已經打消移民念頭,只要台獨與戰爭疑慮仍在,他們仍會規畫移往海外或是大陸,這股想移民的不安情緒,值得執政者重視。
焦點新聞

鴻海、台塑、日商新力等首度參展
台北國際電腦展眾「新」雲集
撰文:周芳苑
第二十四屆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六月一日熱鬧登場,除新技術、新產品亮相外,更多了新參展的廠商,場面可謂盛況空前,更重要的是也掀起了一波新的商機。
五月底最後兩天,台北世貿中心附近幾個展覽館到處在敲敲打打,工人踏著防塵用的塑膠墊子,在一格格分配好的攤位空間裡樹起大大小小的看板,然後安裝電線、電話、傳真機,一陣忙碌之後,各攤位的照明設備陸續就位,參展廠商的招牌也一個個鮮活起來。
所有工作人員忙進忙出,全都為了六月一日登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今年的展覽是第二十四屆,參展廠商和展覽空間雙雙創下歷史紀錄,會場內外隨處感受得到熱騰騰的氣氛,不僅人多、產品樣貌多,尤其參展的新面孔也多了。
引起最多驚嘆的新面孔中,大概要算是名氣大、聲勢大,卻始終讓人無法完全猜透的鴻海精密。
鴻海從電源供應器和機殼等電腦零組件起家,之後逐步將營運觸角延伸到主機板、電腦準系統和手機,甚至連高技術的筆記型電腦也納入營運規畫,不過再怎麼擴充,還是幫人代工,客戶始終是喊得出名號的國際級資訊、通訊大廠,鴻海做生意只需要跟Dell、HP、Motorola、宏碁等品牌大廠保持密切聯繫就夠了,實在沒必要跟大家湊熱鬧參展;所以長久以來,鴻海在電腦展期間通常只到展場附近的君悅飯店開個房間,擺上幾項新產品,邀請特定客戶前往參觀,舉辦純屬隱密性質的私家展覽。
霸氣驚人

鴻海大手筆招攬通路商

不過,鴻海自從一年前對外宣稱進軍主機板品牌市場之後,客戶群一下子擴大到遍及全球各角落的通路商,舉凡歐洲、美國、亞太、大陸地區專門幫人組裝,或者貼上區域性小品牌的通路業者,都是要爭取的客戶;這麼一來,鴻海不再只能跟特定品牌大廠打交道,而得經常到公共場所露臉,讓大家看得到,所以在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鴻海終於走出私密小房間,到熙來攘往的場子中央擺攤。
鴻海第一次公開設攤,就湊巧跟主機板品牌龍頭華碩比鄰而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克勤克儉,連個豪華的辦公桌椅都沒有,跟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喝白開水般過日子的作風似有相通之處,所以郭老板很喜歡拿華碩的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惕勵鴻海經營團隊;但在先後踏入電腦準系統和主機板品牌領域之後,跟華碩之間的關係起了微妙變化,華碩之於鴻海亦是師也是敵。
郭台銘用克勤克儉的原則控管成本,但經營企業該有的霸氣卻是無人能比。既然要公開招攬通路商客戶上門,就要擺出像樣的門面,所以一口氣租下十二個單位的攤位,只比隔壁華碩少六個單位。
相中利基

台塑瞄準車用電子產品

攤位面積不能省,產品陣仗也要夠。鴻海這次除了大量展示主機板,也將機殼、電源供應器等等核心產品一字排開;此外,郭台銘認為,很多電子類產品都可以走入汽車,例如汽車定位導航系統就是車用電子產品,這類商機大有看頭,又例如目前被廣泛用在電子機殼上面的鎂合金等輕金屬材料,未來在汽車裝配上的應用同樣大有前景,展覽期間將與來訪客戶洽談電子產品和相關材料的汽車應用商機,不過,這類產品現在還是祕密武器,只有特定客戶才有機會目睹。
郭台銘心目中對汽車應用的憧憬,其實反映出整個產業脤動。這次台北國際電腦展第一次闢設「車用電子系統」(Vehicle Information System)專區,有了這個新展覽舞台,台塑集團旗下經營汽車製造銷售的台朔汽車當然不會缺席。因此,台塑集團也成了本屆台北國際電腦展令人驚訝的新面孔。
電子產品應用觸角跨向汽車世界是近兩年的事,電子廠商不勝沈重的微利壓力,靈機一動將生意目光移轉到高單價的汽車領域。汽車一台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獲利率久久不墜,所以汽車廠手頭寬,買起車用電子產品來價格不會太差,這麼一來,電子廠商做汽車廠生意,總能多一點甜頭。
根據外貿協會統計,本屆展覽新增設的車用電子系統專區共有九家廠商參展,在一三二九家總參展廠商數目中所占比率雖還是很小,不過,從鴻海及幾家鎂合金廠商的營運布局研判,電子和材料應用觸角還會繼續大步往汽車領域延伸,明、後年這個專區規模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參展轉向

日本大廠棄上海選台灣

日本知名廠商和大陸廠商則是這次電腦展的兩大外來新面孔族群。日商新力(Sony)、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都是第一次在COMPUTEX Taipei中參展,而且全部大手筆設攤;幾家日本大廠首度出席便聲勢浩大,主辦單位也就配合著闢設一個日商專區,把二十八家日本廠商集中在第三展展覽館的一個大區塊裡。
首度參展的這幾家日本大廠,前幾年都是上海CeBIT Asia電腦展常客,但是今年都轉到台北參展;不僅如此,就連大陸本土廠商方正和同方,也都在兩岸兩個電腦展中挑上COMPUTEX Taipei參展,而聯想雖然四月間已經以地主廠身分在上海參展,也還是不放棄到台北參展。
COMPUTEX Taipei多了這幾張重量級的新面孔,場子一熱,更讓人對電子產業前景也為之一振!
話題人物

信義房屋周俊吉的「信」「義」事業經
董事長開會遲到 一樣罰站!
撰文:廖怡景
二十五年前,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是個考不到律師執照、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的年輕小伙子;二十五年後的今天,他是個資本額十八億、員工多達一二○○人的房仲公司董事長。問他為什麼可以成功?周俊吉用他一貫平穩的語調回答:「經營事業,你一定要看到遠遠的那一點光!」
!您好,這裡是信義房屋,我姓周。「乍聽之下,讓人以為接到仲介房屋公司銷售員的來電,再仔細一問,他才說,自己是董事長周俊吉。」我們上上下下沒人稱呼他董事長,都是稱他『周先生』!行銷部協理張新民在信義房屋服務十多年,他說從來沒有看過周俊吉發脾氣,不過,由於周俊吉一說話,就能直指核心,那種被踩到痛腳的感覺,比挨罵更痛。
斷念/考不上律師執照,賣房子去


看起來很嚴肅的周俊吉,若談興一起,很能笑談人生。即便是觸及失敗的經歷,他依舊雲淡風輕地坦然以對。被問及好不容易考了四次才考上法律系,為什麼畢業之後沒有在法界工作,他大聲一笑:「嘿嘿!考不上當然也是很主要的原因。」
談到一路走來的求學路,周俊吉對目前還任教文化大學法律系的王寶輝教授,依舊念念不忘,「沒有王寶輝老師,就沒有今天的信義房屋!」
「這樣的老師真是少見。」周俊吉形容的王寶輝簡直是個傳奇人物。
二十幾年前,台灣社會還不富裕,那時王寶輝就會在系辦裡放一筆錢,供學生自由領取,不用任何理由,只要簽個名就算數,一領可以領三千元。這成了周俊吉落到口袋沒有半毛錢地步時救命的窗口!
更讓周俊吉感念的是,畢業退伍、準備考司法官特考時王寶輝的幫忙。
當時王寶輝一句:「好啊!你去看看樓上還有沒有空房間。」二話不說地一口答應,讓周俊吉至今想來都覺得感動莫名。不僅如此,王寶輝對學生資質知之甚深,他勸周俊吉『與其在鶴中當雞,不如在雞中當鶴』,甚至,更進一步告訴他,興訟莫過止訟,建議應該往這個方向前進。
王寶輝的一席話,在房屋買賣糾紛時有所聞的當時,讓周俊吉如大夢初醒,因此決定到建設公司從銷售員做起。
轉折8/做不來自欺欺人,另起爐灶
原來周俊吉以為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實際上根本不是想像中的那一回事。「一直到成立公司之前,我沒有成交過一個案子。」周俊吉頗為不好意思。
他解釋,因為當年房仲業的市場不是很成熟,建設公司往往會要員工欺騙買方,等交易完成之後抽取傭金。個性老實不喜歡欺騙人的周俊吉,常常都對來買房子的客人全盤說出房子的情形,這麼一來,買方雖然很稱讚周俊吉的誠實,但在考慮之後,一個原來會成交的案子也就如煮熟的鴨子,飛了。
相同的情節一直重覆上演,周俊吉在不能妥協之下,兩個月後,決定離職自行創業。他向父親以一分利借三十萬元成立了信義房屋的前身——「信義代書事務所」。
那年是民國七十年,周俊吉從那時起,在房仲業持續耕耘,至今,沒有離開過。
幾十年下來,台灣房地產業起起伏伏,信義房屋也經歷過不少難關。
然而,無論是逆境或順境,周俊吉始終沒有放棄的念頭,即便是民國九十年七月信義房屋總部所在地敦化南路二段「東帝士摩天大樓」十樓的大火,他都堅信自己的信念,一步一步地帶領員工面對挑戰。
想到過去創業的歷程,周俊吉意味深遠地說:「選擇是只有在成功時候才可以做的事,在低潮時放棄,不過是一隻夾著尾巴落荒而逃的狗。」

企管/走在前面才輕鬆,就像登山


堅持信念且永遠相信判斷,是在周俊吉身上很明顯的特質。而這一切都和他從爬山經驗領悟出的經營哲學有關。
熱愛爬山的周俊吉把從經驗中體悟的「登山哲學」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周俊吉回憶第一次和學校登山社爬「李洞山」,因為經驗不足,再加上身體不好,一路上吊車尾的經驗。「一定有什麼方法可以不用爬得非常辛苦。」回來之後,不服輸的周俊吉苦思其中的道理,他決定要自組一個登山社正面迎戰!他選擇了很多登山者和學生罹難的的「奇萊山」做為第一個挑戰的目標,只因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信念在支撐他。決定了就不後悔,他找遍所有和登山有關的資料和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討論,不停地思索還欠缺什麼準備,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為了做好完全的準備,周俊吉拿起電話,再三打給當時在氣象局工作的姚慶鈞,他總是要把每一個問題都弄清楚後,才肯掛上電話。「我帶著一群沒有經驗的人,爬一座從沒爬過的山,因為,做自己做過的事,不叫創意。」從那一次起,每一次的登山,他都有很深的體會,一直到現在,都會把經驗應用在企業的管理上。
「我每次帶隊爬山,都會把沒有經驗容易脫隊的伙伴帶在身後,讓他們可以在隊伍前面持續前進。很多人都疑惑,愈前面不是愈辛苦?其實不然,事實上是更輕鬆的。」周俊吉解釋,因為,當你一旦落後就會害怕,因為害怕就會更想趕上隊伍,在壓力愈來愈大,辛苦自然就會加倍。「所以,為了不讓自己落入那樣的情境,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要在隊伍前面。」他補充說。
「這不是和企業的經營很像嗎?」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悟,周俊吉想盡辦法,就是要讓信義房屋跑在前面,如七十八年推動的「不動產說明書」、「成屋履約保證」等,就是明顯的例證。
外表看來有些木訥的周俊吉,談起經營理念滔滔不絕。他堅信,事業如果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信」和「義」,這樣事業才會長長久久。
為了在公司貫徹這個理念,周俊吉定了一個外人看很不可思議、開會遲到要罰站的規定!「因為從大台北華城到公司的路上容易塞車,通常我都會提早出門。但有兩次,因為路況實在太差了,自己也被罰站十分鐘。」董事長罰站?「沒錯!」在周俊吉的觀念裡,紀律規定的實踐是不分階級的。

理家/人愈少愈難管理,感謝老婆
做生意實實在在,連親戚問起周俊吉信義的股價,他也總是回說:「我們沒有內線消息。」據說他的親友曾以十五元買了信義房屋的股票,二十幾塊開始脫手,哪知道信義股票還一度漲到百元以上,他們想回檔到三十元再進場,從此信義的股票卻居高不下。
提到事業管理,周俊吉分析得頭頭是道。然而,被問到家庭生活時,他回答得很妙:「人愈少愈難管理。」周俊吉外表看來嚴肅,但其實樂觀得很,但他口中形容的太太,就不是如此了。
以往即使是軋銀根跑三點半,拿著太太的手飾進出當鋪數十次,周俊吉每天都是一覺到天亮,從來不失眠。但太太卻是輾轉難眠,不僅擔心他的事業,還要擔心三個兒子。周俊吉聊到對他事業全心支持的太太時,雖然表情含蓄,但感激的神情,讓人一眼就看出,「如果要說,對我影響最深的兩個人,除了王寶輝之外,就是我太太了。」周俊吉邊說,邊回憶當年太太拿出結婚手飾,讓他進出當鋪周轉的信任。
因為工作太忙,連母親打電話找他,有時也只能找到祕書,但只要祕書一告知他,再忙再遠,周俊吉都會立即回電給母親。在嘉義市中華路成長的周俊吉,有著南部小孩重情義的特質。他多次邀請在嘉義任教職的弟弟與弟妹北上到信義房屋工作,但因為兄弟間都很獨立,也不想讓周俊吉為難,弟弟婉拒他的好意。而他也撥出一些股份給自己的家人,每年他一定會招待家人一趟旅遊,他的兄弟常常戲說:「這是小股東的福利。」
最後,周俊吉聊到了總統大選後他捐出一億元做為「社區發展」計畫的事,他很坦白地說:「台灣還沒更好就先分裂,怎麼會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關懷社會發展的工作,我還會繼續做下去。」周俊吉在社會一片氣氛低迷時候,替社會打上一劑強心針。同時,他又看到了那遠遠的一點光——對台灣的希望。(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周俊吉小檔案
出生:民國42年,嘉義人
學歷: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
政大企家班第10屆畢業
經歷:建設公司銷售員
信義代書事務所負責人
現職:信義房屋董事長
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
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
信義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不動產仲介經紀聯合會常務理事
編輯室報告-梁寶華

通透自能圓滿
通透自能圓滿

摳門,常常會被人嘲笑,彷彿是種不為人讚許的人格特質。
在討論張汝京的題目時,這位身價十億台幣新的晶圓教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幾件摳門到不行的小故事。

和大股東徐大麟出國時,張汝京因為怕接手機要付漫遊費,乾脆叫人電話都打到徐大麟手機上,「漫遊很貴的,我們不是都在一起?叫他們打給你,就找得到我。」讓徐大麟聽了差點昏倒。一只地攤貨電子錶戴了好些年,泡水壞了,張汝京還拿吹風機吹乾,寶貝兮兮地設法修好,另一只錶則是買下同事使用很久的卡西歐舊錶。

當場,我們一一巡了在座同事手上的錶,居然有人擁有十九只手錶!「你身價多少?有沒有三十萬元?」眾人開始熱烈討論起手錶與財富的關係,笑鬧說:「原來資產多寡和幾只手錶成反比呀!」不過實在不解張汝京幹麼這麼省?他對員工也很摳門嗎?

在本刊主筆林亞偉與攝影吳東岳逐一陳述赴上海專訪張汝京的故事後,剝開了張汝京摳門的另一面,卻是為跟隨他的同事創造福利,蓋宿舍、辦學校,甚至把在大陸各地設置希望小學當作自己終身的志業。

在他的小氣背後,我們看到了一位正直、自奉儉約、充滿宗教理想、為別人著想的創業家,伴隨著他那急躁、大小事都管的龜毛性格,在上海灘上硬生生建起了八吋晶圓廠,短短四年內,讓台灣晶圓雙雄的張忠謀、曹興誠不得不注意他的動態,尤其在兩岸氛圍如此緊張的狀態下,張汝京卻占據了最佳的戰略位置。

人生的際遇果真難說,倘若當年台積電沒有併掉張汝京當專業經理人的世大,或許張汝京仍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倘若當年香港接受了張汝京的矽港計畫,他或許沒有上海、北京、天津如此完美的布局;倘若不是王文洋與江綿恆合作創辦了宏力半導體,張汝京的事業恐怕還八字沒一撇。倘若他不是那麼摳門,對粗茶淡飯的生活甘之如飴,也許他早撤退班師返美了。

先前的不順遂給了張汝京只能選一邊的機會,他義無反顧地在上海灘落了腳,免除了今日台商在中國大陸、台灣兩邊只能選一邊站的為難。
外人或許不解張汝京這般辛苦的人生所為何來,一般人總想說,我如果有十億資產,早就退休了,何苦如此?這或許正是一位五十二歲才創業的實業家的核心精神。

其實我很羨慕張汝京,不是他的龐大事業,而是他那一切不自憐自哀的態度,不怨逆境、不尤他人,圓滿自在心底,這樣的通透有幾人及?
劉黎兒專欄

手機簡訊的奧妙
手機簡訊的奧妙


劉黎兒,基隆人。台大歷史系畢業,旅居東京20餘年,自認個性樂觀、好奇。
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lill/
現在日本人不論那個年齡層都已經善用手機簡訊的拇指族,連銀髮族也都用簡訊來傳詩句,街頭也看到許多歐吉桑們熱心地按手機,但是更視手機如命的人還是年輕的女人,OL、大學女生等,其中尤其是談複數戀愛的劈腿族或是談不倫之戀的女人更為熱中,因為女人的簡訊大抵都是跟愛情有關的,尤其女人有許多的簡訊技巧,可以讓男人只好緊追自己不放。
女人的手機簡訊內容就是她們的欲望世界,坐在電車中常常也能偷窺到其中約略內容。日本的手機廠家為了防止這些女人的內心遭到斜眼望穿,最近推出許多鄰座角度完全看不見的手機,以免她們的最高機密外泄。
女人有許多簡訊技巧,令人歎為觀止。像是利用許多曖昧的語尾來逼愛、逼迫男人吐露真心話,或是要男人加倍重視自己,像是問「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們這樣?還是……」,加上「還是……」,來強迫男人回答,或是不時發個簡訊說,「美加可以任性嗎?」或是在簡訊上奉勸男人,「你一定要有自信,去交個永遠想相伴的女友,那個女人一定要只想你的事,讓你能得到幸福,而且那女人也要成為你終生的愛;美加希望下次的情人能成為自己的丈夫(雖然美加希望你能成為美加的丈夫)」,這其實是逼婚的簡訊。
因為有手機,所以不只男人求婚可以用手機簡訊,反過來女人也能用簡訊來逼婚,難以啟齒的話都可以用簡訊代言;要跟前男友一刀兩斷,也都利用簡訊,寫「我們已經分手了,我已經不再屬於你了。你這樣做太軟弱了,不成熟,不管你再說什麼,我完全無動於衷」。
因為是簡訊,話說不周全,女人可以故意誤解男人的意思,轉化為自己的意向。像是男人在公司開會中發來的簡訊寫「會議中,大家都暗地在按簡訊,真的這家公司已經完了」,男人的「公司已經完了」是指公司沒救、完蛋了,但是女人故意回訊說「公司(工作)結束了,那我等你一起吃烤肉」等,也就是不露痕跡地在催促。
日本女人平時不會口吐黃話或是對男人直接訴說自己的慾望,簡訊變成最好的道具,像是發出「真糟糕!早上想像跟你做愛的情景,化妝都化不準,上班遲到十分鐘呢!」還有女人也可以藉簡訊索求、確認男人的愛,像是發出「下午會議冗長、無聊,煩死了,如果沒有你傳送kiss來的話,無法加班呢!」的簡訊。
辦公室裡最常利用簡訊調情的是不倫情侶,像是用簡訊問安「早安(笑),昨晚是我先投降呢!」讓情事的餘韻能延長下去,然後男人建議下次在公司幽會如何,女人便回訊「那,本周周休一日呢!周六上班」,每天兩人何時離開公司,先後錯開多久,也都用簡訊聯絡。當然談婚外情的女人有時也會利用簡訊來抱怨男人在深夜無法帶自己去宵夜,或是假日讓自己守空閨,不是所有的簡訊都是甜蜜蜜的。
兩岸風雲

/前標/
小氣理財:三餐100元 絕不多花錢
三十歲就能有千萬身價

撰文:黃琴雅
攝影:陳永錚
誰說六年級生只會敗家,六十二年次的劉偉國,以努力增加收入,節省開支的小氣理財術,為自己買了兩間房子,資產超過千萬……
一百元可以做什麼?買個麥當勞最便宜的麥香魚套餐一百元找一塊;買一張電話卡,或是拿來做捷運儲值卡加值用,但要用它來過一天,並且還要吃三餐,可就有點困難了,但是劉偉國卻是天天只花一百元度日。

劉偉國,三十歲,文化新聞系畢業,現任中時電子報新聞中心執行主編,去年剛結婚,擁有兩間市價共兩千萬元的房子,一間自住、一間租外國人,每月收四萬元租金,負債共六百萬元,這些資產是他努力工作及省錢得來的。

在五花八門、充滿誘惑的台北大都市裡,來自苗栗鄉下的劉偉國卻仍舊可以不動如山,不曾迷失在物質欲望中,劉偉國的祕訣是:不辦信用卡、不帶提款卡,盡量避免進到市區,更不到百貨公司逛街,出門上班身上只帶一百元鈔票,降低減少挑起物質欲望的機會,並且嚴格管控支出。
有夠省──理髮九十元,下班就回家


一百元怎麼夠一天三餐的開支呢?劉偉國說,他早上吃自己準備的早餐,之後騎摩托車上班,中午就在時報大樓餐廳吃自助餐,一餐才花四十多元,晚上回岳父家吃飯,而且他的工作地點都不在市中心,以前是在內湖民權東路的時報大樓,現在則搬到萬華大理街的總公司,每天下班就直接回家,杜絕任何花錢機會,所以有時候,一天下來,他只花了四十元。
「我的個性不愛變化,所以花費不多。」雙子座的劉偉國,卻沒有雙子座的多變,過的是再簡單不過的生活,朋友戲稱他像極了六、七十歲的老頭子。

打算報考網路傳播研究所的他,每天晚上八、九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到陽明大學跑步,七點上班到公司念書,家裡不裝第四台,減少物質誘惑,吃只要吃得飽就好,衣服能穿就好,不需要名牌,別人理髮要四、五百元,他則回苗栗剪九十元的頭,看電影,也因為老婆曾在電影公司上班過,可以拿到免費的電影票,現在則從電腦下載電影來看,省錢又省時。
先還債──買房子投資,外快沒停過


當兵,改變了劉偉國的消費習慣,也讓他開始接觸房地產。「因為在偏僻的台中沙鹿附近當兵,每天都在不用花錢的軍營裡度過,沒地方花錢。」在念文大新聞系四年級時,劉偉國利用課餘到華衛電視台打工,每個月初拿到薪水兩萬五,月底一定一毛不剩,是標準的月光族,但當兵之後,周圍沒有物質誘惑,他只好把每個月當士官的一萬二薪俸給存下來。

八十六年的某一天,他趁著當兵休假,到逢甲大學旁的夜市閒逛時,看到附近一棟快要興建完工的學生套房,「免頭期款,月繳四千元」的招牌吸引他的目光,於是他在與母親商量後,以總價一百九十萬元,買了一層十七、八坪隔兩間套房的公寓,貸款由每個月的當兵薪俸扣。完工後,劉偉國以每間六千元租給附近學生,租金全部交給母親。

「為了提早還清房貸,開始工作後一直省吃儉用,努力還債。」劉偉國在退伍後,回到台北工作,一直希望成為網路工作者的他,待過夢想家網站,之後跳槽到中時電子報工作,他當時以三萬四千元的薪水,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間月租五千元的雅房,每天花不到一百元,除了繳固定的貸款外,剩下的兩萬元拿去跟母親的會。

除了節省外,劉偉國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當時時報剛要籌備網站,他也順勢搭上了網路熱潮,在工作之餘,他努力研讀電腦書籍,學習設計網頁,有將近半年的時間,以公司為家,即使下班他也留在公司練習寫程式,每天十一、二點才回宿舍睡覺,隔天八、九點又到公司上班。

八十八、八十九年時,趁著網路熱,劉偉國努力賺取外快,收入最差也有八萬元,每次只要存到了五十萬元,就拿去還貸款,不到三年,也就是八十九年中,當多數股民因為網路泡沫破滅,而大幅虧錢時,他卻可以還掉一九○萬元的房貸,還有餘力在台北買房子。
八十九年底,外快急速遞減,他被報章雜誌推銷「租不如買」的觀念吸引,到處看房子,但沒有在台北買房子經驗的他,跟仲介說他想要一間三五○萬元,位在石牌的全新公寓,還被房仲白眼,認為他不懂行情,後來卻因緣際會看上了一間位在陽明大學旁的公寓。
再負債──買兩間房子,租了好價錢


當時,準岳母嫌這間二十一年的公寓太舊,但劉偉國卻喜歡上這間邊間、三面採光,又離大學近的二十五坪公寓,屋主原本開價五二○萬元,後因屋主急需現金,砍了一百萬元,以四二○萬元成交,除了母親給的一百萬元,他還向太太的阿姨借了八十五萬元,自己辦了二五○萬元、利率三%的優惠貸款,三年內每個月繳四千元的利息。

搬進石牌的房子後,他並沒有大舉裝潢,而是留下三房兩廳的格局,自己住套房,另外兩間雅房以每間每月六千元租給陽明大學的學生,限定只租一年半,他打的算盤是,拿一年半的房租來還三年的利息錢,綽綽有餘。

即使買了房子後,他與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還是把看房子當作假日的休閒娛樂,而且一點也不需要花錢,一年前,他又看上位在石牌捷運站對面昇陽建設的預售屋,但每間要價上千萬元,劉偉國抱著純粹欣賞的態度看看,沒想到隔幾天,太太的阿姨就打電話問他們要不要買,她把一間三十一坪,定價一千四百萬元的房子,砍到只剩九百萬元,並且願意借給他們夫妻倆六百多萬元,其餘的則跟銀行借二五○萬元的優惠房貸。

最幸運的是,在過戶前一周,有位法國辦事處的人員,剛好要租房子,很中意劉偉國的這間新房,這位法國人一開價就是每月可租四萬元,而且一簽就是四年,而且一次付清四年的租金,共一九二萬元,讓劉偉國頓時受到驚嚇,這也讓他能夠把房事問題暫時解決。

之後,為了減輕負債,他把台中逢甲旁的兩間套房以總價四百萬元賣掉,六年內賺進一倍,他把先前法國人的租金及賣掉房子的錢,拿去還掉利息較高的房貸,以及阿姨部分的欠款,留下利率一.七%、二五○萬元的優惠房貸,及阿姨的三百萬元借款,頓時壓力減輕不少。收割了──債務壓力減,用度沒改變


最近,景氣漸漸好轉,劉偉國架設網站、設計網頁的案子也增多了,有時他還到救國團去兼課,每月的收入平均保持在六、七萬元以上,不僅如此,他三年前以四二○萬元買的房子,現在已經漲到七百多萬元,昇陽大樓的房子也回升到上千萬元,算一算,劉偉國現在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去年與相戀多年的女友結婚,花了近百萬元裝潢位在陽明大學旁的住家,現在小兩口住在岳父母家附近,每天晚上回太太娘家吃晚餐。最近,他買了一部中古車,辦了一張加油卡,純粹只是加油用,而永遠只留一萬元的提款卡就交給太太保管。有車之後,每個月的花費,從三千多元,變成五千多元,其餘的錢則全部交給老婆存起來。

「接下來存的錢,而是要存回苗栗家鄉的錢。」打算在三十五歲前回家鄉的他,想在苗栗開間很有特色的田園餐廳,而台北的兩間房子則是他們退休的後盾,當同年齡的朋友們還在為投資虧損所苦時,劉偉國已經跨越了這一層,提早做好自己的退休規畫了。
小檔案
劉偉國

出生:62年次,雙子座
家庭狀況:已婚
財務狀況:每月收入6、7萬元,擁有兩間總價上千萬房子,一間自住,一間租給外國人
理財方式:每天口袋只放100元,其餘的錢放在銀行活存,或是跟母親的會
未來規畫:35歲回苗栗家鄉,開個田園餐廳,過休閒生活,回鄉目標存款1,000萬元
兩岸風雲

六%報酬率創造「千萬人生」
不理財也發財的幸福方程式
撰文:黃琴雅
「開百萬名車、住千萬豪宅,再存足千萬元退休金」,
這是遙不可及的夢,還是可以輕鬆達成的目標?
周行一說,薪水族只要不貪、不求,努力提升競爭力,
人人都可做到。真的是這樣嗎?
打開電視,投顧老師不斷在電視上鼓吹重壓某檔股票就能賺大錢,為了取信觀眾,老師還會拿著股票技術線圖,告訴你,幾月幾日如果聽他的話,在什麼價位買進、到什麼價位賣出,獲利就可以高達一、兩倍。

如果對股票沒興趣,還有彩券商在為你築夢,只要五十元,就可以讓你擁有一個成為億萬富翁的希望。中樂透彩機率太小,廣播裡基金公司放一段古典樂,接著告訴你貝多芬晚年潦倒,就是因為沒有早點兒理財,如果你不想讓貝多芬的慘痛經驗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趕快開始買基金吧!

「一夕致富」的觀念,透過大眾媒體強力播送,成為社會主流價值。投顧老師、彩券商、基金經理人都在鼓吹你早日投入理財行列,向「一億人生」的目標邁進。但看看身邊的億萬富豪有幾人,又有幾個人真能一夕致富?人生真的需要一億才幸福嗎?

其實,如果你三十二歲、未婚,每個月領五萬元薪水,想要擁有千萬豪宅、百萬名車,六十歲退休時要擁有兩千萬元,每年追求固定的投資報酬率只要一○%,而不是二○%、三○%,甚至雙倍報酬,如果欲望降低一些,每個月少花五千元,退休金降為一千萬元,六、七百萬元的公寓,六十萬的車子,她每年只需要追求六%的報酬就夠了。

那麼,哪裡找六%以上的投資工具呢?無論你錢多錢少,適當的資產配置還是必要的。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是把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放在風險最低的定存及債券上,一部分可以放在風險高、報酬也高的投資股票或基金上,如此,當股市大跌時,股票部分虧損時,你還可以保有資金,不至於傾家蕩產。

股票部位的投資當然是愈穩當愈好,指數型基金是最好的考慮,依據美國過去一百年股市的平均報酬為一二%,而台灣股市在二○○一年前的三十五年間,年平均報酬為二十五%,定期且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不至於賠到哪裡去。
要不然,每兩個月存錢去買一張每年配息六%以上的「定存股」,如中鋼、中華電信、台塑等,如果你害怕股市波動風險,那麼乾脆定期定額投資股債平衡,又追求絕對報酬的平衡型基金吧!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建議,就分散風險的觀念,股票持有十五檔以上,愈能分散風險。這樣,你只要放一%的心思在理財身上,用九九%的力氣去提升競爭或提升自己生活品質上,豈不更幸福?!
方程式1:理財不等於發財──35年錯過99天,報酬率等於零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汲汲營營地追求發財夢,就像一位從事進出口生意的貿易商,本業賺了不少錢。一九九七年股市走多頭行情,向萬點高峰挑戰,他發現在股市賺錢比經商快,決定放棄外貿生意,進股市淘金。為了加速累積財富,還向丙種金主融資,增加槓桿倍數,二○○○年股市泡沫破滅,貿易商逃脫不及,傾家蕩產,連父親的退休金都賠光,全家現在三口擠在向親戚借住的四坪大房間裡。

這位慘賠的貿易商,是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的初中同學,他的慘痛經驗讓周行一有感而發。周行一在他的新書《不理財,也發財?!——我的幸福理財書》(天下文化出版)中提到,「身邊太多的人想發財,想在短時間內致富,但往往都是理財不得法,愈投資錢愈少,工作的本錢都在股市賠掉了。」

如果你有這樣的遭遇,那麼不投資可能累積財富的速度還快一些。把錢放在銀行每年賺一%、二%的利率,總比投資股票等高風險商品,每年賠掉一○%、二○%來得好。事實上,「有些人不太注重理財,終其一生都還過得不錯。」

擁有商學博士學位的周行一,與學生進行一項研究發現,過去三十五年的股市交易日大約有一萬天,投資人只要錯過其中最多頭的九十九天,報酬率就會變成零。

也就是說,只要錯過了一%的多頭時期,投資人即使抱股三十五年,還是會做白工。
而且過去三十五年,投資人只要錯失其中四年的多頭時機,報酬率平均會比定存利率還低。換句話說,除非你抓對行情,否則錢還不如放定存,靠複利累積,報酬比投資股市還好。

上市櫃公司的大股東,在一九九四年景氣最好時,年度平均淨值報酬率不過一一%。這些老闆們出錢最多,費盡心力,才獲得這樣的報酬率,小散戶憑什麼自以為每年能夠從股市賺到二○%、三○%,甚至數倍的獲利呢?

「如果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理財,不如不理財。」周行一認為,「理財最重要的目標是要謀求生活保障,不是用來致富。」是否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將決定你的一生。
方程式 2:投資自己更重要──加薪賺的錢,比定存多更多


尤其,對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比花時間理財更重要。周行一把人一生的投資組合分成兩部分,一是人力資本,就是自己的競爭力,另外是金融資產。兩相比較,把時間投入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比花時間理財,獲利更豐。

「利率愈低時,人力的報酬率反而愈高。」普羅財經執行長羅立群對周行一的看法相當認同,他說,「在還未累積財富之前,應該要花最多時間去提升自己工作的競爭力,因為工作表現好,如果可以加薪一萬元,一年就多了十二萬元現金收入。」

按照羅立群分析,在過去定存利率達六%的時代,兩百萬元定存一年就可以產生十二萬元利息,現在利率降到一.五%,十二萬元得要八百萬元本金才能產生這麼多的利息,換句話說,在低利率時代的今天,人力變得更加值錢。

五十五年次、輔仁大學經濟系畢業的羅立群,自認沒有顯赫學歷,外語能力也不好,但他就是能夠比別人花時間多讀一點書,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造就今天在金融市場的地位。

十多年前,他剛踏入社會時,為了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當同年齡的同事在周末混pub、帶客戶跑酒家時,他自己是一個人跑到政大貓空,花兩、三個小時邊散步邊喃喃自語,努力背誦經濟指標、思考市場趨勢,就這樣練就自己的知識與口才,再從地下期貨公司、群益證券、德盛投信與渣打銀行的職場跳槽過程,累積了自己的專業與財富。把羅立群的加薪理論換個角度想,如果每個月多節省一萬元,那麼一年就等於多了十二萬元現金,以現行定存利率估計,同樣等於增加了八百萬元本金才能有此效益。

一般人,家裡常常都會有多餘的東西,回家打開衣櫥看一下,會發現很多衣服好一陣子沒穿上身,甚至還有沒拆封的新衣服;小孩的文具用品遠超過實際所需,也許到大學畢業前都不必另外購買;家裡零嘴食品太多,有的根本還沒開封就因放過期必須扔掉。
方程式3:先省錢賺一百萬──月省一萬四,三十年變千萬


「我們擁有的東西超過我們日常生活需要,少買一點,你會發現,生活可以過得更好。」周行一說。

人生最困難就是累積自己的「第一桶金」,也就是一百萬元。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建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要從省錢做起,每個月若能省下一萬四千元,放在年利率六%的投資工具上,五年下來,就會變成一百萬元,有了第一個一百萬元後,繼續用同樣的方式和報酬率投資,你的本金每五年就會再多生出一個一百萬元,三十年下來就可以累積將近一千萬元的存款。

按照理財專家建議,年輕上班族本錢不夠厚,人脈、經驗都尚嫌稚嫩,這時候與其冒險搞投資,不如嚴控支出,努力學會存錢,靠省錢、存錢就能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
方程式4:退休要退得優質──為自己打算,小孩應該獨立


談到存錢,現代父母多會抱怨,子女花費沉重,讓自己很難存錢。他們都是標準的「孝子」,給小孩吃的、用的,特別是教育方面,全部都是最好的,每月所得一半以上花在小孩身上。但現代社會,「奉養」觀念日漸薄弱,父母退休後,必須獨力生活,甚至到老還要支持可能中年失業的兒女,為子女累積一筆生計周轉金。周行一認為,父母親們要過優質退休生活,就必須先幫自己籌錢,自己的退休規畫絕對比小孩教育還重要。

一九八四年,周行一從政大企管系畢業,赴美留學時,只帶著單程機票及一學期的生活費用前往美國。他第一年努力用功,功課成績全部拿A,取得半額的獎學金。同時,他還申請了美國留學貸款,念博士後,每個月才有五百元美元的補助費,一直到拿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商學博士學位為止,周行一五、六年的留學生涯,全是靠自己籌錢度過。

「每次,想到留學生活,都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感,如果父母什麼都幫我打點好了,我將沒有今天的韌性。」周行一說。

「小孩在高中以前盡量培養他,念到大學時,父母親就應該要讓小孩學著經濟獨立。」周行一現在就告訴他十四歲的兒子,念大學時,父母只幫他付三分之一的學費,另外三分之一要他自己辦助學貸款,其餘的三分之一則要兒子自己打工存錢籌款。

「不要怕借錢去受很好的教育。」根據周行一的想法,念大學的小孩比四、五十歲的父母還有工作能力,即使四年為了念書向銀行融資一百萬元,只要畢業獲得好工作,還錢根本不是問題,父母不需要替小孩的教育經費操心太多,反而應該多花些時間好好規畫自己的退休生活,否則錢全部花在小孩身上,未來小孩如果不孝順,豈不要流浪街頭!
方程式5:理財第一重紀律──期望要合理,物欲低就幸福


一般人的理財焦慮,來自於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夠生活。如果你每個月領四、五萬元薪水,卻想要過和曹興誠、郭台銘一樣的生活,住億萬豪宅,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達成。「選擇什麼生活形態,將決定你的理財方式。」周行一說。

「理財有兩大原則,一是追求長期複利效果,二是選擇長期持續上升趨勢的投資標的。」羅立群與周行一都認為,理財規畫成功與否首重紀律。周行一舉例說:「如果有人在耶穌降生的那一夜,將美元一分錢,以五%年利率存放於銀行,在二○○○年的耶誕節取出,這筆存款足以購買十的二十八次方以上的全世界黃金。」可見複利的可怕。

但如果你禁不起誘惑,半途將錢提出來買車子、買房子或是買名牌,甚至拿錢去投資風險高的報酬,最後卻賠掉了,那麼你之前的辛苦規畫將會徒勞無功,可能導致你沒錢可退休。
「理財不可能變得非常有錢,但卻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羅立群說。而且「物質享受是永無止盡的,如果想發財,理財幫不了你,還是努力工作賺錢吧!」周行一補充道。

人要改善生活,適當的理財規畫還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為了想發財,而不斷在股市中短線進出,將不僅會讓你賠錢,又為了錢而疲於奔命,得不嘗失。只要降低欲望,知足常樂,將會發現你所需要的東西不多,且發現金錢突然增多了,心靈與物質的財富會讓你擁有幸福的人生。參考資訊
《不理財也發財?!—— 我的幸福理財書》

作者:周行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幸福書摘:靠乾兒子養老——我母親常說,她不需要靠我養她,自有乾兒子會定時送錢過來,比親生兒子還可靠,如果每逢初一、十五,親兒子沒把錢送到就沒法子生活,這種日子有多難受!我第一次聽母親提到乾兒子時還頗為吃味,追問之下,才知道乾兒子指的是退休俸,每半年定時來報到,分秒不差,一毛不少。

除了退休俸之外,母親還有一點積蓄,三不五時會帶著孫子、孫女逛街,買些玩具、衣服給他們。大夥兒一起吃飯時,母親喜歡搶著買單,她曾說,結帳時如果大蛟你看我,我看你,等著對方付帳,就不好玩了。
兩岸風雲

理財健檢:試算收支 選對投資標的
每半年或一年 重新檢視資產
撰文:林祝菁
「從小我的夢想就是開間咖啡廳……」歐秋菊這麼說,但她的理財內容大多繞著定存、保險打轉。浪漫的夢想要靠理智的理財手法才能完成,政大財管系周行一教授在此為她開出理財建議。其實夢想不遠,只是要不要著手做。
你的夢想值多少錢?二十萬元,一百萬,一千萬,或是更多……抑或你根本就沒有夢。

「從小我的夢想就是開間咖啡廳,讓所有親朋好友可以有聚聚、閒話家常的地方,不過,夢想畢竟是夢想,也許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叫夢想吧。」在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工作十年的歐秋菊,一直在等待「夢想」實現,然而,現實與夢想畢竟有些距離,她很理性地說,絕對要有閒錢才開咖啡廳,不會把它當做賺錢的工具,那壓力太大了。

但是,要如何累積這筆錢實現夢想,「我也不知道,也想要好好理財,但又不知如何著手……」歐秋菊雙手一攤,語氣帶點無奈地說道。

其實,歐秋菊與先生吳俊寬都在大學裡做事,工作穩定,年收入百萬以上,兩人個性都相當樸實,不會跟別人比名牌、炫名車,平時偶爾上上館子,一年出國旅遊一、兩次,但是現在因為有兩個年齡非常小的孩子,旅遊計畫暫時停擺,他們倆的生活可說是相當簡單,清閒。
只靠定存,百萬年薪也不夠


歐秋菊的理財,就如同她的生活般地簡單,大部分的錢放在銀行定存,夫妻各有保險,直到去年,透過朋友的介紹,買了一份七百萬元的年金保險,每年繳六萬元,直到六十五歲,每個月可以領回三萬元。另外,他們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受災戶,雖然房貸兩百萬元,但其中有一百五十萬元免利息,五十萬元是二%多的低利,因此,一個月的房貸錢約在一萬元出頭而已。

雖然不太理財,但歐秋菊偶爾也會聽聽「小道消息」,跟著人家買兩、三支股票,作點小投資,但都僅是玩票性質,自己從不研究股市,至於基金、信託或是其它金融產品,歐秋菊更是爽肩且有點靦地說,有聽過,但從沒買過,也不知如何買?

其實,一般人會有錯亂的觀點,認為投資就是理財,就是為了賺錢。然而政大周行一教授則為理財的真正用意下了新註解,他認為理財的目的不在賺錢,而是用有限的金錢去規畫人生,找到自己想要接受的生活形態才是重點。
而歐秋菊希望過什麼樣的人生?她說,未來的生活希望夫妻倆每年可以在五十五歲一起退休,每年自在地出國旅遊一至兩次,悠閒地享受下午茶時光,不必趕著大清早出門上班,可以學點手藝,或是到醫院及鄉鎮圖書館做義工,或在家做做白日夢,當然偶爾可以上上館子、看場電影,與幾位好友話當年,雖然不是多麼了不起的偉大志向,抑或多采多姿,卻是歐秋菊心裡最想過的恬淡生活。這樣的生活,看似簡單,卻也非得有一筆錢支撐才行,她自己粗估,退休後,她與先生每月約需五萬元的生活費,及一年十萬元的旅遊費用。
保守投資,切忌聽信報明牌


根據周行一老師的理財試算結果,如果歐秋菊夫婦在五十五歲退休,且生活至七十五歲,需要一千七百萬元才夠支付老年生活,而這期間的投資報酬率需有一四%。由於兩人會有一筆退休金六百萬元,七百萬元的年金保險,因此,他們需要再存四百萬元。不過,還得準備小孩進了大學及研究所的教育經費,以每年三十五萬元來計算,六年的時間也需有二一○萬元才夠用。

要找投資報酬率那麼高的標的,其實不太容易,最好的區是落在一○%至一二%,超過一二%的話,風險相對較高。周行一認為,台股長期的報酬率約在一二%,而存款利率約在三%,也許他們夫婦的錢可以擺在股市及定存即可,但是不見得所選的標的一定準確。因此建議,可以將部分的錢買股票式指數型基金,而且每半年或一年重新檢視自身資產。

同時,周行一也提議,退休年限如果可以拉到五十七歲,投資報酬率約在一一.七五%,五十八歲則在一一.四%,當然如果可以工作到六十五歲,則僅是三%,達成的機會比較高。不然就是降低旅遊費用,也是一個辦法。

周行一再三告誡,依照他們對理財的認知情況研判,千萬不要聽人家報明牌,也千萬不要玩追高的遊戲,以免連最基本的退休費用都不小心輸光,更遑論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了。不過,雖然歐秋菊只想要過一個安逸的退休生活,然而在她心中,有時也會浮現自己穿著圍裙,在咖啡廳裡煮咖啡,與三五好友談天說地的畫面,不過,夢想還是夢想,要實現,除了靠努力工作外,似乎還得多一點理財手腕,或是中樂透的運氣。

也許很多人都跟歐秋菊一樣,沒有太多欲望,只想自在地過退休生活,但如果能有那麼一點火花,人生就變得不一樣,而這個火花,雖然浪漫卻需靠理智的理財手法完成。其實夢想不遠,只是要不要著手做。相信只要正確理財,夢想真的不遠。小檔案
歐秋菊小檔案

出生:民國58年次
學歷:輔大圖書館學系
現職: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考組組員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1女1子
/小檔案/
資產小檔案
夫妻薪資:年薪100萬元以上
存款:約50萬元
房貸:200萬元
希望退休年齡:55歲
退休後希望每月生活費:5萬元,另有每年10萬元的旅遊費
企業最前線

開幕一周進帳上千萬元
天母松青超市再掀「高貴戰爭」
撰文:廖怡景
攝影:陳勇錚
台北天母商圈變得有些不一樣!松青超市在睽違天母十年後,將帶著綠底白字的「MATSUSEI」商標,在五月二十二日進駐,讓原來已平靜多時的超市爭戰,在這消費者最挑剔的戰場上掀起波瀾。
初夏周末,一場午后雷陣雨下得即時,但它依舊沒有趕走人潮,在台北天母西路的「松青超市」前,還是有許多享受完購物樂趣的民眾,提著大包小包的購物袋,滿足之情寫在臉上。
「開幕只是戰」爭的開始!松青超市總經理李顯毅對於在天母推出的第一家「頂級超市」顯得信心滿滿。
李顯毅的得意不是沒有道理,開幕短短一個星期,松青超市天母店就開出營業額上千萬元的漂亮成績單。他進一步評估,天母松青超市一個月營業額,包括外營店,可以高達四千萬元以上。

日本質感/大戰頂好超市歐美商品


「踏進天母松青超市,好像置身日本。」一位正在蔬果區選購的民眾說。陳列新鮮的蔬果以綠油油的大荷葉襯著,讓人看了,忍不住買將起來;而抬頭就可以看到一個個寫有「日本溫室水果」的牌子,價格也往往令人咋舌,一個哈密瓜要價一二五○元,一盒一公斤的葡萄要價也賣到上千元以上!
李顯毅強調,雖然松青賣了許多高價水果,但還是有很多稍微平價,能符合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商品品項。況且天母松青超市是目前系統裡的第一家走精緻路線的超市,未來還打算在信義社區、民生社區和敦化路等高級住宅聚集的地段繼續推出。
眼見一場超市大戰即將展開,對於競爭對手的大舉入侵,惠康頂好超市行銷部經理金柏伶卻冷冷地直陳,情況應該不致如此。雖然,很多人以為原來在當地營業近十年的頂好超市會受影響,但路線和商品的區分很重要,「頂好很明顯走的是歐美商品的路線,而松青是以日系商品為主,而且頂好會加強引進歐美產品,以更齊全的產品品項來應戰。」
打品質戰/形象、服務比價格重要


事實上,大約十七、八年前,松青就曾經在台北市的高級住宅區開過一家高檔超市,但卻因為時機不成熟,看的人比買的多,讓松青只好收起精緻路線,加上規模不如市場一哥的頂好惠康,慢慢變成以社區型中型超市為主。
也因此,李顯毅對松青超市捲土重來走精緻路線的經營情況雖然很有自信,但對未來大葉高島「裕毛屋」超市租約到期,頂好超市可能進駐將引起的精緻超市爭戰,他並不敢掉以輕心。他分析目前的超市競爭生態時表示,「高檔超市的增加,顯見台灣的超市市場已經從『價格戰』轉為『品質戰』,不是拚價錢,而是拚形象和品質。」
頂好惠康超市執行董事蔡裕人表示,不論是購併或是開新店,頂好都將在全台各區尋點闢店,保持領先的優勢。對此,李顯毅表示,比展店只會是量的競爭,是不是可以真的提高獲利率還有待評估。
李顯毅認為,由於天母區外籍人士居多,消費習慣往往是不看價格而是在意品質,說穿了就是比較挑剔,「為了順應天母區的消費文化,我們將在服務和產品新鮮度上更為要求。」李顯毅舉出最近計畫推出的「代客上魚市場」就是要加強對消費者的服務。
「買兩百元的魚和二十萬元的魚是差不多的。」李顯毅指出,因為現代很多上班族消費者根本沒有空到市場採買新鮮的生鮮產品,遇到周末家裡要請客卻沒有買好需要的食材,或是有特定需求和偏好時,常會不知所措,「這時,你只要負擔一些運送成本,松青就會幫你到基隆魚市場買你想要的魚貨。」他解釋,提供消費者「想要」的貨品,是超市很重要的競爭利器,但先決條件是取得消費者的信任,「讓消費者相信我們可以達到他們的要求。」他說,因為是剛開始的推廣階段,所以採買的貨品只限魚貨肉品的部分,消費者訂貨時間也僅有周末。除此之外,未來松青超市也會有洗衣店,和幫消費代收費用、宅配的服務,更強調服務消費者的重要。

經營難題/維持顧客的精緻滿意度


除了服務之外,新鮮度更是松青最在意的,「既然走的是高價路線,當然產品就要比別人新鮮。」李顯毅說,因為要趕每天九點的生鮮產品的打折時段,一到八點半,住在附近的民眾就開始聚集,九點一到,拍賣訊息開始從擴音器裡傳出,人潮就會很快地到處移動,而且會愈來愈多。
李顯毅說,所有的生鮮產品,包括上千元的高級水果,或者上等肉品魚貨食材,都會在打七折拍賣的行列裡。至於,賣不完要如何處理的問題,他顯得很大方,「全部都拿來試吃,總之,就是堅持生鮮貨品不隔夜的原則,很多時候,還來不及給客人試吃呢!」例如,最近很流行的玉荷包荔枝,就是一拿出來,沒有五分鐘,就被「巷子裡」(閩南語,比喻行家)的客人一掃而空。
儘管,以目前松青的經營情況,要達到一個月五千萬的營業額不是難事,但李顯毅坦言,「經營精緻超市最困難的地方是在『維持』。如何讓商品可以維持在顧客的滿意水準之上,而不至於於淪為開店的噱頭,是經營的重要之道。」否則,一旦大家一窩峰搶進市場,守不住品質而用大量和低價取勝時,台灣的高檔超市市場,又會落入過去的循環,犧牲品質而風華不再!(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松青超市小檔案
公司名稱:松青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投資公司:味全食品公司
日商株式會社 FR EAASY
資本額:300,653,240元
店數:81家

頂好超市小檔案
公司名稱: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投資公司:百慕達商牛奶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怡和集團
資本額:1,300,000,000元
店數:164家
企業最前線

法令利多 市場成長一到三倍
兒童汽座 誰在搶著做?
撰文:劉 萍
六月起就要實施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相關法令,大賣場買氣驚人,高價品牌也不遑多讓,更有外國的汽車製造商、本土的汽車零件及相關業務廠商見獵心喜,紛紛投入這塊市場,爭食大餅。誰會是這場戰役的贏家?
五月的每個周末假日,走進大潤發、家樂福等量販店裡,會發現有兩處人潮最多,一是衛生紙區,另一個就是兒童汽車安全座椅販售區了。
民眾搶購衛生紙,是因為衛生紙即將漲價一成;至於兒童汽車座椅熱賣,則是因為交通部規定今年六月一日起,四歲以下嬰幼兒若未乘坐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將正式開罰,違反者處五百元的罰款,還可連續處罰。
品牌多,高中低價位都熱賣


「愈接近法令實施日,購買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人就愈多。」兩家量販店業者說。以大潤發而言,從年初至今,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家樂福則是從三月以來,平均成長了三倍之多。由於大潤發和家樂福的產品以一千五百元到五千元中低價位為主,頗符合多數以價位為考量的家長的需求,買氣自然嚇嚇叫。
但出人意外的是,在產品價位五千元以上的麗嬰房和奇哥,五月分的業績居然是四月的兩倍之多。而一家嬰幼用品專賣店更指出,其店裡賣相最佳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以五千元到一萬元、可從初生使用到四歲的產品銷量最佳,而有些經濟能力較好的家長,買起上萬元、甚至是三萬多元最高價的進口兒童汽車座椅,一點都不猶豫。
最近兩個月也連續成長一倍的康貝(Combi)協理楊宏碩,對這一波銷售佳績並不感到意外,「日本在二○○○年實施日的前後半年裡,市場成長了三倍,在法令實施的前三個月,成長更高達六倍之多。所以台灣並不是特例。」
當銷售前線的店家傳出捷報時,不是既有的製造商多拉一條生產線,就是鼻尖的他行業者也來搶生意。在九十一年交通部修正法令之前,市面上銷售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品牌或品項至多十種,在新法令通過之後,市售品牌逐年增加。到了最近,在大賣場甚至可以看到三十多種牌子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市場競爭之烈,可見一斑。
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檢測合格的二十四家業者中,雖然市場新生多,品牌知名度與銷售量較高的仍屬市場老將。
餅變大,有通路就加入戰局


以進口品牌而言,有日本的愛普力卡(Aprica)和康貝、美國的Graco、Capella與荷蘭的Maxcosi等,主要產品為一萬元以上的高價位,市場占有率約為一五%。由於愛普力卡是日本高檔汽車座椅品牌、康貝則是日本兒童汽車座椅大廠之一,頗受國內消費者的信賴,所以豐田汽車與福特汽車分別與愛普力卡、康貝合作,以藉兒童汽車座椅的法令利多,為銷售新車加點分。
而擁有通路的業者,如麗嬰房則與國外代工廠合作推出自有品牌Nac Nac;奇哥則與設計製造代工商明門實業合作,以招牌「彼得兔」吸引消費者的眼光;另外,慶權工業不但同時接有麗嬰房、奇哥的設計訂單,自有品牌超級奶媽(SUPER NANNY)的生產線也忙不停,董事長楊寬昭表示,將再投入一億元以擴充現有產能。上述幾家的產品專攻定價在五千元至一萬元、占有率約二五%的中價位市場。
至於定價在五千元以下的低價位市場,雖然占有率達最高(六○%),競爭業者也最多。有趣的是,這部分的市場新生也最多。新生的「血統」主要是原以從事汽車零件或相關業務為重心者,例如全興工業是國內最大汽車座椅製造商,近年特別針對兒童汽車座椅設立Ulli品牌,國產車廠如豐田、現代等多採用此品牌座椅為原廠選用配件;統益工業,是專製汽機車塑膠零件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老字號,也在近年將重心轉向開發生產自有品牌Akastar的兒童汽車座椅。
蜜月期,預測前後只有一年


儘管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但香港的上市公司隆成集團、擁有好奇與Young Bud雙品牌的優式國際,以及從戶外休閒家具大廠轉進兒童汽車座椅的欣錩,也正在加快生產線並送ARTC檢測,以分食這次的商機。當多數業者紛紛「增產」之際,接有Graco等國際大廠訂單、年產量高達四百多萬張的明門實業,則並未像其他代工業者,另開一條生產線推出自有品牌上陣,「雖然有法令利多,台灣的市場還是太小了。何況,法令公布後,加入的業者又更多,能爭到的市場就更小了。」明門實業負責兒童汽車座椅業務的經理麥巧雯說。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目前全國六百萬輛汽車中,只有八十到九十萬的車主家有新生兒。車輛測試研究中心估計,其中大約還有三到四成的車主尚未購置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因此今年的銷售量也只在三十萬到五十萬張,而這已是往年十五萬張的兩倍之多了。
除了市場小之外,楊宏碩提醒,法令的實施雖然製造了買氣,但這股買氣卻不持久。他以日本為例,在法令實施的前半年與後半年,銷售量達到高峰,但實施一年後的銷量就掉了五成以上。再加上,今年第一季國內出生率約為千分之九,創下最低紀錄,就算法令規定新生兒必須備有兒童汽車座椅才准出院,但對這個市場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
吹牛老爹

「藍」「綠」已非政治表態選項
中國要台商兩岸選一邊

在台灣稱為四年級生,老婆五年級生,員工以六、七年級生居多,兩個孩子八年級生,還有...生生不息!
撰文:梁寶華
攝影:劉咸昌
中共當局在五一七談話之後,有兵分多路進行對台高壓統戰之勢;與此同時,在大陸投資的台商也被迫要明白表態選邊站。和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給台商的選項,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位於北京阜外大街的潮福樓大酒店,由於離國台辦不遠,是國台辦官員常來光顧的一家廣東料理飯館。五二○之後的一天,兩個西裝畢挺、手上提著幾盒台灣特產鐵觀音茶葉的台商上了樓,訂了飯店的包廂武夷廳。這兩個台商在安排好席宴、點完菜後,其餘的客人也來了。來的客人,正是國台辦的幾位官員。
看來相互熟稔的賓主互動甚歡,酒過三巡之後,難免把話題轉到當下的兩岸關係上。幾個國台辦官員對自己的業務很小心,但還是難免以朋友的身分透透口風地說:「哎呀!你們那些比較偏綠的老闆真要小心點,這一次和以前真的不一樣啊!」
中心思想:緊抓住一個中國,不准再挺綠


兩個台商心理有數,在人屋簷下也很難不低頭;但他們也無奈,偏綠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在台灣的老闆。
這樣訊息傳回台灣之後,難免引起一些小小的騷動,但由於沒有明確的說法,不少台商只微覺有些心理上的壓力,也沒把事情看得太嚴重。
其實,早在三二○總統大選之前,不少台商已經接到一些類似的訊息,有些台辦官員甚至直接到台商工廠內下最後通牒,一家台灣知名的上市公司中國總經理就被台辦官員直接點名警告:「如果這一次你們老闆再公開支持挺扁,那你們就不必再來了,等著關廠好了。」
同樣的訊息,中共中央台辦早已透過地方台辦系統,把狠話傳達給幾個偏綠企業的老闆;而為了生意,在總統大選過程中,他們也只好謹言慎行,低調地婉拒出席任何公開的挺扁活動。
原本高度期待泛藍陣營重新執政的北京當局沒有想到,選舉結果完全出乎他們意料,讓他們在慌亂中,無奈的重新部署原本他們一直視為「萬一」的方案。
對台灣總統大選的錯誤預判,讓北京當局著慌了一陣手腳,但幾經觀察,在預判國親翻盤無望、陳水扁連任確定之後,為了強勢防堵民進黨政府二次執政與阿扁無再選壓力的「盲動」,北京當局就在軍、學、政各界的一致觀點下,採取明確的高壓態度,要民進黨政府「無法心存僥倖」,「絕了中國會鬆動對台灣實質台獨的幻想」,並在各方情資的掌握後,於五月十七日正式發表一份對民進黨執政當局和戰兩手的最後通牒。
來自北京的消息稱「這是中共中央對民進黨政府最後一次公開而正式的談話」,除非民進黨當局「回到一個中國的正軌上」,否則中共當局不會再鬆動五一七談話的強度。
在北京投資八年的台商李成新,對這裡的政治氣候非常敏感。他說,只要去幾個台商常聚會的地方,就一定聽得到北京官方的對台訊息。他說,最近的感覺確實和以前不大一樣,沉悶的局勢和現在熱得讓人不想出去的感覺一模一樣。
可能動作:拿上市公司開刀,不在乎撤資


至於在上海的台商,雖然離北京很遠,但生意人的觸覺卻更敏銳;一位台商在五月二十四日透過小耳朵,看完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的記者會後就說:「生意愈來愈難做了。兩岸緊張對台商在大陸做生意的影響也會愈來愈大。」
這位台商聽到的是張銘清說:「對於在大陸賺錢,又回到台灣支持台獨的人,我們是不歡迎的。」上海的台商普遍感受到張銘清的這句話,會慢慢變成實際的動作。
這位台商說,他們以往相信,兩岸愈緊張,中共當局愈會拉攏台商,他們會過得愈舒服;但這次張銘清的談話,「讓人覺得好像要徹底逼我們表態選邊站。」「而且現在是要我們選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邊,而不是像以前只是逼我們選台灣的泛藍那一邊。」
其實早就有徵兆了。不少台商都知道,在選前就有一些偏綠的同業被警告,除了口頭上的,還有實質的「檢查」,要查核准投資審批文件、要查土地准許使用文件、還要查項目有無報批、工廠周邊的環保問題。他們相信,這和宏觀調控的緊縮政策不太一樣,「否則為什麼只查我們幾家?」
傳出來的消息,都不太好,一些地方官員向台商放出來的風聲是說:「動作會很大,大到會對一、兩家在這裡投資的上市公司開刀。而且聽說,連名單都開出來了。」
「北京當局已經鐵了心,」一位消息靈通的台商說:「在一個中國的前提要求下,他們才不在乎是不是會引發台商大規模撤資呢!」
這些讓人驚覺山雨欲來的消息,正在大陸各地的台商圈逐漸擴散;而這些在大陸各地開枝散葉、四處飄零的台商們,在這個時候就像無家的候鳥一樣,心裡急著要在風雨來臨前找到一個可以棲息的新家……。
征服股海

集中持股的投資邏輯
保守應變 轉進疑慮最少的產業
口述:陳忠瑞 
整理:郭庭昱
台股短期在去除國內政治干擾後,依然面臨國際恐怖活動、技術面月線連三黑,以及友達貼權的陰影,慎選疑慮最少的產業是自保之道。
在台股劇烈震盪的盤勢下,最近幾項訊號值得投資人注意。首先,今年重量級的股票中,友達最早除權,由於權值不大,照說填權不難,但實際上卻呈現貼權走勢,出乎投資人預期。一般而言,如果是多頭年,重量級、或者是當年的熱門指標股,除權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友達的除權表現卻為今年的除權行情投下變數。
友達貼權、月線連三黑

長線添變數

在國際情勢上,從美軍出兵伊拉克一直到恐怖事件頻傳,油價仍然位居高檔,世人談恐生變,縱使景氣趨勢往上,恐怖事件依然是顆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何地發生,使得恐怖事件及油價也成為金融市場的變數。
就技術分析來看,五月的月線差一點收紅,又留下很長的下影線,但還是出現月線連三黑的走勢,以過去的經驗,這將是長線多頭的一大變數,因此,在台股投資上,應提高警覺。
以上談到友達除權、恐怖事件、月線連三黑等,為台股長線投下一些變數,但是從短線的角度,加權指數在前波低檔五四五○點支撐頗強,五月報稅的壓力也過去了,六月十八日MSCI(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公司)將宣布是否調高台股權值比重,六月三十日郵匯局一五○億元代操基金將要撥款,接著七月份是電子業的旺季,這些因素都對短線有利,也不須過度悲觀。
總體經濟基本面的表現依舊亮眼,美國最新公布的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台灣的外銷訂單,同步創新高,貨幣供給年增率M1b的數字,仍持續成長。台灣的景氣對策燈號,目前是代表擴張的黃紅燈。在這些亮麗數字的背後,從投資的角度,仍有一些未被考慮的變數,那就是「成長是否到頂點?」
基本面成長力道到頂?

總經生疑慮

投資追求的是成長性,當成長性不再,即使本益比不高、股價便宜,對於股價上漲的力道仍然受限。目前大家會擔心台灣的M1b後續成長的力道是否減緩?景氣燈號在黃紅燈之後,即使再進一步亮紅燈,又能維持多久?除非下半年產業的旺季很旺,否則這些基本面數字的成長率將會減緩,也表示成長力道消退。
就像是電子業下半年的旺季到來,必須檢視業績旺不旺,甚至於長線的眼光,還得一併考慮這個旺季過了會如何。因此,投資人應該以更嚴謹的尺度來檢驗基本面的改變,對於投資的產業及個股,也應以較保守的心態因應。
產業也受到總體經濟的影響,由於油價還在高檔,以及中國的宏觀調控能否軟著陸,這兩大變數對產業的影響不可忽視。例如宏觀調控必將影響內需,對於和中國相關的原物料、鋼鐵、塑化及航運類股不利,中概股也會受影響;全球景氣成長趨緩,對於以外銷為導向的台灣,電子業也將受衝擊。投資人選擇的產業,應以未來最無疑慮的產業優先。
什麼是沒有疑慮的產業?就是不管景氣好不好,都要擴張的產業,像以前的半導體,擴張就是競爭力的來源,如果景氣不好時不擴張,下一輪回升時將被淘汰,目前台灣最具明星架式的就是光電中的面板業,如果停止擴廠,無異於宣判出局,因此,面板業為了追求優勢競爭力,不得不繼續擴張,這是目前最無疑慮的產業。
不論景氣好壞都會擴張

面板最無虞

打個比方,面板產業的上中下游好比尚未捏塑定型的瓶子,因為還在快速膨脹期,捏著瓶底(好比產業上游),瓶口就肥大;捏著瓶身(中游),瓶底及瓶口(下游)就肥大。總之,擴張型的產業內,不論什麼時期,上中下游必有受惠的一端,一定有上肥下瘦或下肥上瘦的情形。
面板業當中,生產面板的友達、奇美算是中游,上游業者如素玻璃、驅動IC(積體電路)業者,下游則屬於監視器、電視業者。目前雖是中游的獲利最好,但隨著產能大量開出來,將會造成上游的關鍵零組件缺貨。上游的素玻璃,台灣沒有代表性廠商,但是驅動IC卻很有機會,過去聯詠一家獨大,現在義隆、矽創、華邦也加入戰局,競爭激烈。
而IC設計公司的上游是晶圓代工,由於驅動IC須採高壓製程,只有八吋廠可生產,無法使用十二吋廠的產能,但是聯電、台積電這種產品的毛利率較差,在產能滿載時不會生產驅動IC。
目前驅動IC的代工以TI(德州儀器)最大,但是訂單早已塞爆,其他能接單的就是世界先進,世界先進有八成訂單是生產邏產品代工,其中驅動IC的比重頗高,未來中游大量擴五代、六代廠,對於驅動IC需求必然大增,也很有機會漲價,除了代工的世界先進以外,封測業的頎邦、飛信也將同步受惠。
順著面板業的擴張邏輯,由於擴廠需要建設、裝機,因此相關的無塵室、檢測設備的支出會持續進行,預估無塵室今、明兩年各有五百億元的商機。漢唐在無塵室的業務最為積極,業績的成長性疑慮也最小,是可以留意的標的。
從台股盤勢觀之,總體面的變數已產生,不論是外資、法人或散戶,心態上都轉向保守,操作上亦可能採取集中持股,疑慮最少的產業將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理財魔法

一天準兩次的鐘
一天準兩次的鐘

撰文:黑傑克
高油價、中國宏觀調控、美國升息這3件事看下來,都沒有達到讓景氣由成長轉衰退的威力。既然如此,我還是做1天準2次的鐘好了。
鐘為什麼一天準兩次?因為不會走了,永遠指在固定的時刻,等時間到了,它就準了。

這用來形容市場中的分析師最貼切了,只要堅持到底,總有看對的時候。別對號入座,姓名中有鍾的,不見得就是這個準兩次的鐘。

剛開始讀《經濟學人》那份雜誌,覺得棒得很。立論精闢、用詞嚴謹,就是一般人看不太懂的意思,難怪會成為必讀名單之一。後來發現,它預測的趨勢都不準,前幾年不是預言說:台灣的金融業要崩潰?結果這幾年下來,金融業卻是競爭力提升最多的產業,非但沒有崩潰,還準備跨出太平洋,出國參加比賽了。經濟學人再度槓龜!

這幾年又有不同體會,讀這種報告,絕不能看結論就做決策,它的精華在推理過程。還是用台灣金融業要崩潰的例子,《經濟學人》會用很多指標來說明預測根據。我們該做的功課,就是檢視這些根據對不對?有沒有發生變化?然後,才能正確掌握到趨勢的發展方向。

近來有三大利空:高油價、中國宏觀調控、美國升息,這三件事其實效果相同,製造出投機客心中共同的疑問:這次景氣循環的成長階段結束了嗎?如此一來,景氣、資金、獲利這推動市場上揚的三大引擎,又有一個要熄火,股市當然不可以漲了。

根據前面的原則,我們就來檢查這三件事到底有多嚴重,然後決定要跟著殺出,還是繼續用買進並持有的老招。

高油價的確會傷害到經濟成長,這件事在去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就談過了。油價的問題很有趣,產油的沙烏地阿拉伯希望油價跌,全球進口油最多的美國,卻作一些奇怪的事讓油價維持在高檔。顯然這個高油價不是由供給需求曲線決定的,所以國際恐怖攻擊的風險溢價拿掉後,油價肯定要回到每桶三十五元以下,一桶四十美元的油價,應該就是今年高點。

中國的宏觀調控還在進行,可是產生的效果已經足夠本北京當局宣布調控順利成功。從二月的人大會定調之後,各種原料商品的行情普遍掉了四成。對於降低進口成本及穩定躉售物價,已有重大貢獻。第二季之後,中國的經常帳應該回到順差的。由這個變動可以作一個大膽假設:鎳、銅、鐵、煤這些原料,再生產國賠本賣了十年之後,經過兩年的大漲與回檔,尋找到供需雙方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只要穩定下來,上下游廠商都有獲利的空間。
葛林斯潘正在創造歷史,他只要多活一天,美國幹得最久的央行總裁紀錄就不斷在改寫。他能當這麼久的主席,就是因為做得好,在這十幾年任內通貨膨脹沒有變成洪水猛獸;在政府裁減預算的時候,還能維持長時間的經濟成長;當投資市場發生重大災變時,聯邦儲備局反映比那些投資銀行更快、更準。沒什麼道理判斷這次回出槌,聯邦儲備局會調高利率,只是時間問題,市場也已經反應這件事,只要他調,就叫利空出盡。

這三件事看下來,都沒有達到讓景氣由成長轉衰退的威力。既然如此,我還是做一天準兩次的鐘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