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析-PDP與LCD TV各自力求降低生產成
本互爭40吋級薄型電視市場 勝負仍有待觀察
---20050915電子時報
隨著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七代線順利量產後,原本由電漿顯示器面板(PDP)寡佔的40吋級家用薄型電視市場競爭型態逐漸開始產生變化,三星揚言年底前40吋液晶電視(LCD TV)面板價格將跌至1,000美元以下,日前更信心滿滿地宣佈持續加碼第二條七代線的產能。
對於PDP面板廠商而言,透過擴大經濟規模以降低生產成本,補足現有技術上的缺陷是必要手段。不過LCD與PDP最終能在40吋薄型電視市場各佔有多少領土,主要仍是要看各自生產成本下降的速度與能力。
根據南韓市調機構DisplayBank統計,目前42吋標準型的PDP電視價格在韓國以及北美市場與37吋的LCD TV售價相當,在韓國平均售價約在3,000~3,100美元之間,而在美國則是相對較低,約在2,000~2,100美元之間。42吋的PDP在日本市場的售價則是與32吋的LCD TV相當,大約在2,500美元。因此就目前的情況看來,PDP與LCD TV的售價仍有一段相當程度的差距。
雖然PDP仍佔有價格優勢,同時目前PDP在40吋級的家用薄型電視市佔率高達9成,不過隨著全球各家七代以上面板廠包括三星、樂金飛利浦(LG.Philips LCD;LPL)、夏普(Sharp)、友達(2409)的產線,有的已經開始量產,最慢的也將在2006年第四季(Q4)進入量產。在LCD TV面板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PDP勢必得面臨來自LCD TV不斷降價搶市佔的情況。
在PDP新廠的設計上,包括三星SDI(Samsung SDI)與松下電器產業(Matsushita Electric)都採取了更多面取數的方式,積極降低生產成本。以松下位於尼崎正要進入量產的第三座PDP廠為例,由於採用6面取數方式生產42吋的PDP,估計生產成本將較現在降低28%左右,也因此松下仍信誓旦旦地可以在2008年進一步下降PDP的售價。
除了降低生產成本,PDP廠商也積極改進PDP技術的一些先天缺點,例如耗電與燒影(burn in)的情況。
對於全球各家投入七代以上產線的面板廠來說,積極降價或許是先行搶佔市場的方式之一,不過七代產線所要背負的龐大折舊攤提費用,對面板廠而言,還要大幅降價與PDP競爭,也是相當辛苦。
對於後來投入的廠商來說,恐怕屆時還是得面臨其他窘境,如生產成本下降的速度還跟不上價格下降程度,因此未來PDP與LCD TV在40吋級的薄型電視市場,孰能佔有較大的市佔仍有待觀察。
PDP TV價格直落 37吋以上液晶電視經營添變
數相同價格、最大尺寸螢幕 為消費者首要考
量---20050915電子時報
據路透報導,三星SDI(Samsung SDI)雖然預估電漿顯示器面板(PDP)報價在2006年底前,價格走勢可望維持平穩,然松下電器(Matsushita Electric)則希望,在2008年之前,電漿電視每吋價格可降至5,000日圓的價位。而經由電漿電視業者不斷壓低終端產品的售價,業者也認為,將讓37吋以上的液晶電視銷售增加變數。
即便液晶電視市場經由面板廠的六、七代線產能陸續開出,終端報價滑落快速等因素影響,使液晶電視2005年起已有較好的需求成長性出現,加上今年32吋液晶電視又成大尺寸液晶電視的主流,獲利應該不錯。事實上,也因液晶電視價格滑落快速,讓面板廠、系統廠迄今似乎仍未嚐到液晶電視銷售量能增加所帶來的獲利果實,從SONY等近期財報表現、上半年面板廠的獲利情況,不難看出端倪。
聯景科技總經理王鶴偉表示,32吋液晶電視的報價之所以快速滑落,與32吋面板大量開出、眾多白牌電視業者加入市場競爭等有相當的關聯性,而也因為白牌業者加入電視市場競爭,已經讓國際品牌的32吋液晶電視,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售價從新台幣10萬元以上滑落到目前7、8萬元的價位,而白牌電視甚至在台灣已可看到低於新台幣2.8萬元的價格出現。
然而,液晶電視價格劇烈波動,除消費者受惠外,液晶電視業者恐將全數遭受波及。除國際品牌大廠的獲利受到侵蝕外,白牌業者受制於資金規模較小且液晶電視的週轉率較IT產品慢,預料財務體質較差的業者,將因液晶電視市場過度惡質競爭而不支倒地。
而一旦進入37、42吋等液晶電視時代,預估32吋液晶電視價格快速滑落的戲碼,同樣也會在更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銷售中上演。白牌業者為提升產品變現率,同時又須對應產品價格持續滑落的走勢,預估降價促銷的動作將持續不斷,這也是為何通路商預估2006年此時,37吋電視售價恐將與現今32吋液晶電視相當的主因。
因此,雖然松下電器喊出,2008年前PDP TV每吋價格可望降至5,000日圓,然以此換算,42吋電漿電視屆時的售價,約在新台幣7萬元。但業者也認為,由於2008年時液晶電視面板廠的七、八代線產能也將陸續開出,因液晶電視售價同樣下滑,預料電漿電視仍將得退守42吋市場,朝50吋甚至以上的尺寸邁進。
不過,優派(ViewSonic)則認為,雖然目前液晶電視的銷量略勝一籌,電漿電視業者同樣不斷努力降低成本,且同樣持續進行產能擴充動作。
對消費者而言,誘發其購買何種電視的動機除品牌外,能在相同價格上買到最大尺寸螢幕、產品價格等,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而電視究竟採用液晶還是電漿技術,對消費者而言反而倒在其次。由此預估,雖然未來電漿電視或液晶電視,在不同價格、尺寸層級上,都有其生存空間存在,然電視市場的銷售佔比是否豬羊變色,主要仍將由各產品的售價而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