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父母或長輩都會在農曆新年時發壓歲錢給小朋友,調查顯示台灣父母多將子女的壓歲錢存在銀行。在微利時代下,理財不進則退,要如何把紅包變大呢?
每年過農曆春節,華人小孩最開心, 因為大部分都會領到壓歲錢(紅包),而且通常不只領到一份,除了自己父母的一份,跟親戚長輩拜年還會領到好幾份,加起來不是一筆小數目。有些家境較佳或者長輩大方的小孩,過一個農曆年就可能變成小富翁。
去年中國有一則跟壓歲錢相關的新聞引發熱烈討論:一個27歲的白領青年,7歲就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他用存了20年的壓歲錢買房。這背後所透露出來的訊息是,別輕忽壓歲錢,若有穩健的投資理財規畫,長時間的複利效果,威力很驚人。
馬年春節到來,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怎麼用,再次成為眾人關注的議題。中國一家壽險公司2013年發布《中國少兒財商調研》報告,顯示僅有不到2成的孩童會把壓歲錢存進銀行,8成會把壓歲錢交給父母或自行花掉。這說明了多數中國孩童的理財意識仍較淡薄,也很少家長會給予相關指引。
領到壓歲錢 逾5 成選擇存起來
台灣的情況比中國好很多。根據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Online Survey)2013年春節的調查,領到壓歲錢的受訪者當中,有高達54.8% 表示「存起來」,其次是「投資基金/股票」(占13.5%),其餘依次為「購買渴望了很久的物品」(占9%)、「國內外旅遊」(占6.3%),而「其他」占了16.4%。該機構2010年所做的調查,也得到類似結果。
上述調查顯示,國內多數人領到壓歲錢之後會把錢存進銀行,這是門檻最低、最保守的理財方式,基本上沒有賠錢的風險,但目前國內存款利率大多不到2%,收益率偏低,中長期還有趕不上通貨膨脹、實質購買力折損的問題,因此較積極者會選擇投資基金、股票。
國內許多父母提供孩子不虞匱乏的金錢,給壓歲錢也很大方,卻很少和孩子討論如何運用金錢。當孩子們在過年時領到壓歲錢,家長應把握機會,跟孩子溝通如何使用這些錢。由於成人與孩童的理財概念差異大,對於如何處理壓歲錢難免有不同意見,因此父母要耐心跟孩子溝通清楚,該如何使用這些錢。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77 2014年2月號;訂閱Money錢電子雜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