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不給股票就跳槽的挑戰與回應(下)

廖志德 顧問

從分紅配股所造成的矛盾現象,我們發現報酬變革(Reward Change)的困難度相當高。例如許多傳統產業過去是吃大鍋飯,而且員工的薪資結構也相對偏高,底薪過高代表企業的經營風險也比較高,此時若想透過減薪來回歸正常,會產生極大的後遺症,很容易造成員工士氣下跌,以及對管理階層的不信任。如果迫不得已,降薪也應該從高階主管著手,裕隆汽車就曾經做過集體減薪,其目的在創造危機感,先渡過眼前的難關,然後再透過策略的重新佈局將公司拉抬上來,此時員工的薪水雖然有損失,但是在分紅激勵項目提高的情況下,員工有可能獲得更多。

任何薪酬制度的改變,溝通都是必要的,根據勞動基準法21條,工資的改變需要經過勞資雙方的協商,不能片面進行轉換,因此,保證所得改換為變動所得時,企業要非常小心謹慎。

「溝通有賴於勞資雙方互信的建立,資方於平常要設有勞動條件,並且量力而為善待員工,對於員工良好的表現,應該主動調整其薪資,協助其建立收入的平衡點,以展現誠意,進而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如此大家才能共體時艱,好時多給,困難時少給,然而平時如果缺乏對話的機制,薪資調整很容易被員工解讀為逃避退休金,無信不立,沒有誠信任何的溝通都會失效。」張瑞明特別提醒大家。

談到紅蘿蔔,大家的直覺是想到現金、股票、三節獎金、員工旅遊,其實更重要的是:工作本身是否具有吸引要素。

劉偉師特別強調的指出:「DDI在思考紅蘿蔔管理時,更加重視與員工有約(Employee Engagement)這個議題,這同時也是DDI最專長的顧問領域,我們認為工作吸引員工的三個要素包括要求清楚、良好支持,以及員工是否能感受到個人獨特的價值。企業於用人時不能以金錢為主要訴求,否則會產生相當多的副作用,這個現象在電子產業最為嚴重,由於缺乏共有的價值體系,經營與運作自然困難重重。」




反觀具有強力文化的公司其績效卻特別的好,因為透過價值系統及工作擁有感來帶領員工,可以塑造出能自我激勵、自我管理的組織型態,畢竟使命是比較好的領導工具。明基就擁有相當強的文化導向績效,董事長李崑耀為了建立組織的共同語言,會派出最好的講師至旗下的企業授課,不認真上課的總經理甚至會被李崑耀叮上。

其實持續學習與成長是最好的紅蘿蔔,對於公司內部的高潛力員工更是如此,這群人是影響公司績效的關鍵人才,必須有計畫的讓他們留在公司服務,具體的方向可以分為獎酬留才(Reward Retention)及發展留才(Develop Retention)兩大類。

首先我們要設法找到高潛力員工,過程中除了觀察員工績效表現,價值職能更是關鍵要項,高潛力員工必須具備大公無私的精神,當他們下決策的時候應基於組織最大的利益,他們要善於團隊運作,能夠很快地接受別人的回饋,並且有意願進行領導。高潛力員工通常只占組織10%的比例,找到他們之後,我們要為每個人設計出個人發展計畫(IDP,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gram),並指派導師協助他們更上一層樓。

經過長達五千年的紅蘿蔔實驗,至少我們已經得到一個結論:上下交征利,國恆亡。但是依然有許多組織無法從歷史上得到教訓,他們企圖以金錢來收買人們的熱情與忠誠,卻培養出一群股票遊牧族。

利可以留住人,卻留不住他們的心,義可以留住人的心,卻留不住他們的人,我們要在「利」與「義」之間求得均衡解。
▲TOP
熱門焦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