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20050920全球大尺寸LCD驅動IC龍頭換人做 聯詠市佔率
          直逼三星 可望拿下第一頭銜---電子時報
受惠於持續開發新客戶及大尺寸TFT 液晶(LCD)面板驅動IC需求暢旺,聯詠(3034)大尺寸LCD驅動IC單季出貨量在2005年第二季(Q2)首度破億顆,78月並續創歷史新高,在Q3Q4出貨可望連創新高情況下,聯詠全年出貨量應可接近4億顆,在全球大尺寸LCD驅動IC市佔率約達14%,與龍頭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相去不遠,部份外資券商並聲稱聯詠已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大LCD驅動IC供貨商。

TFT LCD面板需求節節攀升,除了傳統LCD監視器市場持續成長,由2004年約7,500萬台,2005年成長至接近1億台,加上233236吋液晶電視(LCD TV)降價促銷,更帶動LCD面板銷售量,進而刺激LCD驅動IC市場需求,台灣大尺寸LCD驅動IC供應商包括聯詠、奇景等2005年出貨與營收持續創下歷史新高,而光是聯詠與奇景出貨量,在全球大尺寸LCD驅動IC市佔率便已超過30%。

其中,已在全球所有尺寸LCD驅動IC及大尺寸LCD驅動IC市場坐二望一的聯詠,2005年來單月出貨除6月例行性年中盤點而稍有下降外,其他月份均逐月成長,且季出貨量已由Q17,500萬顆,到Q2首度突破1億顆,達到1.03億顆的出貨水準。

IC設計業者估計,2005LCD驅動IC出貨上、下半年約46,而根據iSuppli近期所公佈2005年大尺寸LCD驅動IC出貨約為30億顆計算,聯詠Q2 1.03億顆的出貨量,已接近15%全球市佔率,且近期外資券商統計,聯詠已超越三星成為全球大尺寸LCD驅動IC供貨商龍頭。

聯詠則表示,78月大尺寸LCD驅動IC出貨量合計達7,800萬顆,Q3出貨量仍可望超越Q2的水準;另外,由於Q4 LCD面板市況仍然健康,出貨持續看好,因此,聯詠2005年大尺寸LCD驅動IC出貨應可接近4億顆的水準,若以全球30億顆市場規模來看,2005年聯詠在全球大尺寸LCD驅動IC市佔率約14%,直逼挑戰三星的龍頭地位。

儘管大尺寸LCD驅動IC下半年需求持續看好,不過,目前LCD驅動IC在整個面板的成本比重仍逾10%,加上全球面板廠目前只有三星累計出現獲利,因此,業者估計Q4 LCD驅動IC報價仍有35%的跌幅。

20050920偏光板廠趁日東新舊產品銜接期 積極卡位 日
          東新版X-Plate預計Q4推出 各廠加緊認證及出
          貨腳步---電子時報
市場傳出,偏光板大廠日東計劃2005年第四季推出新版X-Plate產品,而趁日東新舊產品銜接之際,各偏光板業者也多使出渾身解數,寄望經由日東新產品送樣之時,能同樣爭取到與面板廠的合作機會。

偏光板業者表示,過去日東所推出的X-Plate偏光板,由於整合偏光板下層的三醋酸纖維(triacetyl-celluloseTAC)膜等使用,使其因僅使用1TAC膜,讓其可以較低的價格優勢,成功搶奪液晶電視偏光板市場。

而除日東外,由於力特(3051)計劃在2005年第四季推出液晶電視用的Modified TAC V2偏光板,預計成本可再降低510%,且除力特外,包括住友、住華等業者,也都已完成液晶電視用的偏光板開發,因此日東為保有在液晶電視領域的競爭優勢與市佔,是其第四季計劃再推出新版X-Plate產品的主因。

而日東的新版X-Plate推出後,報價勢必將更具殺傷力;不過,是否會克服X-Plate偏光板色偏等問題,則仍不得而知。

偏光板業者進一步指出,由於業界盛傳,日東為搶佔液晶電視偏光板市場商機,並寄望經由較低的價格門檻形成,遏止競爭對手的坐大;因此2005年初時,日東計畫將其偏光板的報價,到年底前降低約3成左右。

而除上半年偏光板的價格跌幅約達15%外,第三季偏光板價格再下探的動作已經趨緩,預計跌幅僅達45%左右;如此是否與日東計劃在第四季推出新版X-Plate產品,並進而大幅拉低偏光板的售價有關,將值得注意。

不過,不管日東新版X-Plate的價格如何,各偏光板業者,目前多規劃在第四季推出適用於液晶電視的偏光板,且希望在日東新舊產品交替之際,能趁空檔卡位成功。業者表示,日東第四季推出新版X-Plate,代表舊版本的產品將逐漸淘汰,而在面板廠需重新認證產品且調整製程對應偏光版更換的時間點,正是其他偏光板廠取得與TFT LCD面板廠合作的最佳時機。

也因此,業者預估,由於搶佔液晶電視市場無疑已成各偏光板業者目前主要的目標,因此無論日東的報價如何,各偏光板業者的報價勢必跟進;如此第四季起,偏光板的市場爭奪與價格競爭,也將更為激烈。

20050920搶電視用偏光板商機 達信、住華、力特使勁
           產品已通過下游認證 預計Q4起陸續出貨
           ---電子時報
因應液晶電視(LCD TV)市場需求起飛,除日東電工外,包括力特(3051)、住友轉投資的住華、達信等偏光板業者,多已投入液晶電視用偏光板的製造生產,且產品通過下游業者的認證後,預計第四季起,可開始陸續出貨。

住華表示,看好液晶電視市場的需求商機,住華已與日系上游原材料供應商配合,開發出適用於液晶電視的偏光板,且產品通過客戶認證後,預計最快第四季起可開始量產。

目前住華在台偏光板的月產能規劃為40萬平方公尺,200510月二期廠區的產能擴建完成後,屆時總產能會再新增40萬平方公尺,然而住華也表示,在母廠住友集團的整體產能規畫與銷售考量下,初期住華二期廠區的產出,主要將銷售到日、韓及大陸等地為主,但2005年住華在台的偏光板的銷售量,仍希望拿下市場15%的比重。

達信第二條偏光板產線就緒後,受惠於友達(2409)、華映(2475)等TFT LCD面板廠的訂單支撐,目前單月偏光板出貨片數,已接近20萬片的規模,其中多數並以液晶顯示器用的偏光板生產為主。而相關業者也表示,目前達信也與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富士(Fujifilm)等合作,開發出液晶電視用的偏光板,且目前也正送樣測試中,倘若無誤,經由友達等業者的採用,達信的偏光板最快在2005年第四季起,也可開始出貨。

而力特與柯尼卡美樂達等業者合作,所完成的Modified TAC V2偏光板,目前也已通過客戶的認證;預計面板廠調整製程就緒後,第四季起便可小量出貨。

由於過去力特所推出的Modified TAC V1版本,成本與日東的X-Plate相差無幾,而適用於液晶電視的Modified TAC V2的成本較V1版更低,是力特新款偏光板最主要的競爭優勢之一。而力特也表示,Modified TAC V2推出後,效應最快可在2006年上半顯現。
新聞評析-SONY找產能 購併風險高、投資大
      加強與三星合作 則恐終端競爭壓力更大、姿態
      要更低---20050921電子時報
    雖然SONY公開表示,希望藉購併其他TFT LCD面板廠,或加強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作,以確保後續日益增長的LCD TV面板需求,不過由於SONY需要的是能夠供應LCD TV面板的產線,因此至少是需要五代以上的生產線,倘若要買台灣面板廠的生產線,難度其實是要比與三星繼續合作要來得高。不過三星近來在LCD TV銷售上,已經逐漸迎頭趕上SONYSONY後續是否還能與三星合作恐怕變數頗多。
近來台灣面板廠合併議題炒得火熱,但雖然外電報導,SONY公開表示希望購併其他面板廠,不過台灣面板廠中,目前能大量供應LCD TV面板的,也僅有友達(2409)、奇美電子(3009),而友達與奇美原本就是SONY的面板供應商,但友達、奇美規模龐大,虧損的SONY要購併並非易事。華映(2475)與廣輝(3012)的六代廠尚在起步階段,且單獨出售產線的可能性也不大,瀚宇彩晶(6116)的五代線與日立(Hitachi)技術合作,因此要售予SONY的可能性也不高。
三星與SONY合資成立的七代線S-LCD,已經於20053月底開始量產,而由這條七代線供應給SONY32LCD TV面板,也已經從7月開始銷往北美市場。S-LCD七代線月投片產能規劃為6萬片,10月達滿載,因此目前SONY可以確保年底有3萬片基板的大尺寸面板月產能供應。而三星後續自行獨資興建的第二條七代線產能規劃更為積極,第一階段4.5萬片將於20064月開始量產,第二階段再加碼的4.5萬片也將於2006年下半進入量產。
事實上從三星與SONY既有的合作關係來看,雙方已有一定合作默契,加上三星第二條獨資興建的七代線投資規模超過40億美元,所需的資金額度十分龐大,因此倘若SONY後續再與三星繼續合作,對三星來說,一來可以分擔投資風險,二來有穩定客源,加上目前三星與SONY仍持續合作開發產品,對於雙方合作關係的持續也有好處。
不過,三星本身亦有自有品牌的LCD TV,倘若從下游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三星和SONY兩家公司之間,仍存有一定程度的競爭關係,根據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統計,2005年第二季三星LCD TV的銷售額,已經勝過SONY,奪下第一名寶座,市佔率達9.9%,而第一季原本第一的SONY,第二季排名則跌至第三。所以三星在品牌、研發、創新上的進步,已經逐漸追趕上SONY,因此倘若SONY想跟三星合作,姿態可能還要比先前擺得更低。
新聞評析-貨源不穩、SONY跳腳 購併或增加
      外購 均點亮台面板廠光明燈---20050921電子時報
 外電報導指出,SONY電視部門總裁Makoto Kogure表示,為了讓TFT LCD面板供貨來源無虞,並促使終端產品的成本降低,SONY將不排除購併其他面板廠。而消息一出,無外乎替近期在合併議題鬧得沸沸揚揚的台灣TFT LCD面板廠,點亮一盞新的光明燈,而相關業者也認為,台廠進一步取得與SONY合作的機會將相當大,且後續觀察的重點,除了SONY是否會比照康寧的下單模式,與台廠配合外,台灣面板廠何時發行新的ADR,將成主要觀察指標。
 業者表示,SONY為了振興液晶電視(LCD TV)銷售,如何強化面板的供貨來源將成當務之急。
 而由於SONY再與韓系面板廠合作的機會不大;且SONY在日本當地能尋求的面板貨源也有限,除了夏普(Sharp)因與SONY的終端產品直接競爭,因此供貨給SONY面板的機會不大外,IPS Alpha由於月產能1.5萬片規劃小、未來將供貨日立(Hitachi)、松下(Matsushita)、東芝(Toshiba3大合資母公司,且須待2006年產線才會開出,因此與其合作的機會也不大。
 此外,若SONY直接在日本或赴大陸設立面板廠,產線最快也將在2年後才能開出,且同時需面對良率提升、人才尋覓、零組件配套及龐大資金等問題,同樣緩不濟急;而大陸面板業者現階段仍難成氣候,在此情況下,最快速的方式,應仍是提高對台採購或更進一步與台灣面板廠合作。
過去SONY與三星合資成立的S-LCD,其七代線投產一度面臨延遲量產及良率提升的問題,此外,韓籍分析師金美敬表示,日前也曾傳出三星電子內部抱怨,由於S-LCD產能需分一半給SONY,兩家廠商在終端市場又有競爭關係,難免讓三星電子內部頗有不滿;加上SONY欲在液晶電視市場突圍,必須更加掌握佔液晶電視成本34成的面板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因此SONY加碼來台尋求面板廠的合作,甚至談論購併等情事,將相當值得期待。
業者也推估,若SONY考慮直接購併面板廠的策略屬實,如此對台廠而言,將有兩項可當成觀察指標。
其一,若SONY欲以購併的方式增加其掌握液晶電視面板貨源的強度,台廠包括奇美(3009)、友達(2409)、廣輝(3012)、華映(2475)等,都將是SONY可能的選擇。而由於友達、奇美等的股本不小,SONY欲全數吃下恐不容易,因此SONY除非選擇華映、廣輝等廠商,否則選擇以入股的方式與台廠進行合作,也是可能考慮的方向之一。
而礙於台灣金融法規的限制,使外資透過ADR的方式投資台廠,將是較好的選擇。因此,後續台灣面板廠發行ADR時,是否成為SONY出手的時機,將是觀察的重要指標。
第二,過去玻璃基板廠康寧與台面板廠的合作,多採簽約的方式進行;而對SONY而言,為確保面板貨源,並降低面板取得成本,若比照康寧模式,採先預付款項、預定產能以穩定供貨關係,也是可能發展的方向。
SONY液晶電視低價襲台 推出5.99萬元32吋產
      品 目標搶下台灣市佔冠軍---20050921電子時報
    台灣新力(SONY)宣佈將在台灣推出332吋、40吋液晶電視(LCD TV),液晶電視品牌BRAVIA正式登台;其中S系列32吋液晶電視於9月底在台上市,售價為新台幣5.99萬元,目標搶下台灣液晶電視市佔冠軍。
台灣新力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部總經理織田博之(Hiroyuki Oda)表示,評估台灣銷售比重最高的尺寸為32吋,因此引進32吋液晶電視,11V系列32吋、40吋液晶電視也將在台上市,採用S-LCD七代線面板、在日本(Inazawa)工廠生產。
織田博之指出,2005年台灣液晶電視市場成長快速,就7月市場狀況來看,液晶電視佔整體市場銷售量的比重已達30%,銷售金額更達4050%;預估2005年台灣液晶電視銷售量約為20萬~25萬台,2006年台灣液晶電視銷售可望一舉超越映像管電視(CRT TV),達到40萬台以上的銷售數字,市場銷售比重將近50%。
對於全球液晶電視市場,SONY集團家用電子網路公司薄型電視事業部門長宮川均表示,全球每年1.4億台的電視市場中,預估2005年液晶電視銷售量將達到1,900萬台,2006年更將躍升至3,000萬台;SONY 2005年液晶電視的出貨量約250萬台,2006年銷售量可望倍增,達到500萬台。而SONY在積極的價格策略之下,希望持續推升市場佔有率,在日本能夠以30%市佔率搶下冠軍寶座。
關於SONY在薄型電視產品的規劃上,宮川均表示,由於CRT時代WEGA品牌相當強勢,為了凸顯液晶電視的新時代,決定推出全新的BRAVIA品牌。而2050吋的產品線都將推出液晶電視,50吋以上的產品則搭配背投影電視(Rear-Projection TV),至於電漿電視(Plasma TV)事業則將縮小經營規模。
在液晶電視(LCD TV)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之下,SONY也大動作展開其低價產品線的佈局;其中S系列32LCD TV9月底在台上市,售價為新台幣5.99萬元,目標搶下台灣LCD TV市佔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