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總裁學苑20050317

主題:重視人格教育的培養
 作者: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被尊稱為「幼稚園之父」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Frobrel),他對教育的方式留下一句相當知名的話:「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對此,我深表認同。
 在《大師在喜馬拉雅山》一書中,作者喇嘛尊者三歲時即受一位在喜馬拉雅山的大師啟蒙,當時在山上,通常一天只吃一餐。某天,當他正準備要用餐時,來了一位老和尚,於是師父要他發自內心意願,以愛心將食物奉獻給對方。但是他已經餓了整整一天,自然是不願意,便說:「我餓得很,怎麼能對吃我食物的人表示愛心呢?」
 後來,師父只好以命令的語氣,要他將食物給這位老和尚,他勉強遵照師父意思,將食物遞給老和尚,卻發現對方已經四天沒有進食,這讓僅一天未進食的他感到慚愧。當和尚用餐完畢,便語帶祝福的告訴他:「今後除非食物擺在你面前,否則你就不會感到飢餓。」自此,他如獲得開釋般,再不受食物的誘惑和束縛了。
 另外,我的兒子五歲的時候,老師就特別提醒我要注意兒子有不懂得和別人分享的問題。有一天,兒子的朋友到家裡來玩,結果朋友想要玩他的玩具,他卻無論如何都不肯借給朋友玩,最後弄得很不愉快。
 於是,我利用這個機會告訴他:「朋友因為喜歡你才來家裡玩,如果你把玩具借給他們,以後你到他們家玩,他們也會把玩具借給你玩啊!」經過好幾次的溝通和機會教育,兒子才漸漸懂得與人友愛和分享的可貴。
 事實上,人格教育對小孩子的影響,關係到日後待人處事的態度、價值觀…等,是決定人品優劣的關鍵,故相當地重要;至於,人格教育的養成是屬於一種「諳默知識(Tacit Knowledge)」,是從書本上學不來的智慧,因為它很難用文字或言語的說明表達讓孩子瞭解,而是要透過個人體驗的方式才能夠領會。
 所以,人格教育的培養尤其需要父母、師長…等的參與,透過以身作則的身教帶領,或是藉著不同機會的情境教育,幫助孩子們在生活中完成「做中學」的功課,使其培養為懂得愛人、關心人、誠實、正直的人格。
 放諸企業也是道理相通,唯有領導者身其正,才能獲得部屬的跟隨與認同,而形成好的企業文化,否則其身不正,上行下效,禍不遠矣!(盧文情整理050308)
主題:改變企業的力量
 作者: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在消費電子大廠中,Sony在過去算是位居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最近幾年來,韓國三星電子急起直追,表現越來越搶眼,2004年獲利占營收比接近18%,反觀Sony推估僅約1.5%,相形之下遜色許多,有很多人對於崛起的三星,感到好奇,究竟她怎麼在短短幾年間成為世界級企業呢?
 在1997年,當時如果你預言說三星的市值以後會是Sony的兩倍,一定會有很多業界分析師會譏笑你在說夢話,確實,這一年三星正經歷東亞金融風暴,組織結構龐大卻績效不彰,財閥體系面臨著毀滅,幾乎可以說要破產,投資者信心指數降到最低點。
 但這個危機卻是三星改變體質的最佳機會!
 他們體認到本業經營的重要,深具危機意識,不能再依賴價格競爭,而是追求價值創新,而在所有競爭者都有機會獲得同樣技術的時代,要和別人不一樣,最重要就是靠「智慧與速度」。
 在三星,對人才沒有偏見,也沒有學歷、血緣和地源的限制,在全球擁有2400多名博士,也重用300多名年輕的設計師,目前員工數8.8萬人,近四分之一人力從事研發工作,在全球擁有十五座研發中心,將產品創新與品牌創新充分的發揮!在2004年,美國工業設計協會授予5項工業設計傑出獎(IDEA),使三星成為該年度獲獎最多的企業,即為例證。
 把培養人才視為是最重要的經營戰略,這就是三星得以迅速復活的DNA。
 會長李建熙對人才的尊重更是身體力行,對於爭取優秀人才不遺餘力,只要是人才,不論在全球何地,他都願意親自去拜訪、去爭取他們加入,這樣的誠意與行動力,使得員工感動,願意發揮熱情積極投入。
 事實上,我過去在奇異公司與中國生產力中心任職時,對於人才的培育也是持同樣的觀點與做法,不少經營者都會擔心如果把人培養起來卻留不住人,這樣不是損失嗎?但我不這麼認為,我深信領導者必須塑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自然就有吸引人的條件,不培育人財(human capital),才是企業真正的損失!(黃祖強整理040309)

 主題使用統計方法的迷思
 作者:陳楷植/資深顧問

 筆者曾輔導某國內手機軟板大廠,通常會隨著六標準差的系統邏輯循序漸進,但根據筆者的顧問經驗,專案的團隊成員會對眾多的統計手法或工具產生畏懼,當然這家軟板大廠的眾多中層主管也相繼提出各種疑惑。
 事實上,品質改善的第一步,就是根據「事實」下判斷,並採取行動。「事實」就是長度、時間、溫度、瑕疵比率、數量及銷售額等數據資料,沒有數據資料做後盾的見解,可能流於個人意見誇大其詞,甚至是錯誤的印象。
 在達成共識後,接著該廠的運籌主管又提出:「那究竟要多少的數據數量呢?」,其實數據數量的多寡,與判斷正確與否無關,重點是要符合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沒有內容的資料或不正確的資料,不僅無用,還可能有害;因此資料的取得來源,量測方式,甚至資料的本質、屬性都要分析,才知道有沒有用錯。
 所以,一開始就得清楚掌握「資料數據」,因為接下來的流程分析(Analyze)、流程改造(Improve)和控制(Control)都得根據這些數據來推演,否則企業將永遠只能忙著「救火」,而無法找到真正的變異原因,並且一勞永逸。
 不過,在這裡筆者也要特別和讀者分享,光是倚賴統計方法還不夠,因為其結果(一步到位)也許只是曇花一現,接下來可能會毫無反應,因為統計方法雖然有用,但畢竟只是團隊成員執行「藍圖」的工具而已。
 戴明博士曾說過:「統計方法的作用,在於指出特殊成因所在─無論是落在某張管制圖表外的某一點,或是在某實驗測試中出現的重要結果,幾乎都可以顯示出確有若干『特殊』原因存在。結果落在管制區內,或未顯示任何特殊之處,則表示只有『一般性』變異原因存在。」
 因此,當專案團隊運用統計方法,找到大多數的特殊變異原因,並予以排除時,那就只剩下一般性的變異原因了。比如改軟板大廠透過實驗設計發現,軟板的良率隨著錫膏的溫度和厚度而變化,可是當設定參數並控制後,雖然改善了良率,但仍無法達到預定的積極(理想)目標。
 這是因為所有的變異原因,靠統計方法只能找到所謂的特殊性,另外一般性變異原因可能是光線不良、潮濕、震動,或不好的自助餐廳食物、監工不良,甚至是欠缺一套真正的品質計畫…等。
 不可諱言,一般性的原因要比特殊原因難以辨認,而且要消除一般原因,必須由高層單位採取行動,因為這些一般性原因都是導致變異或品質不良的重要因素。


主題:騎上峰頂─捷安特27:注重研發,不copy他人
 作者:魏錫鈴/資深記者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巨大多年前就採行國際化作業,一直整合全球資源在運作,且連年獲得國家產品形象獎。劉金標指出,巨大注重研發,從來不copy(複製)別人,一定要自己開發。
 台灣廠近幾年的研發費用都在營業額2%以上,研發團隊成員則保持在一百五十人左右,除台灣約一百人外,其餘分散在歐洲、美國及大陸。巨大並從1994年起,禮聘1992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自由車賽冠軍車設計師、英國籍的Michael Burrows,參與產品設計開發,一年一簽;另請世界登山車冠軍選手美國籍的John Tomac,加入設計行列。
 由於深耕各地市場,巨大充分運用各地資源及專長做全球分工,當地有什麼需求,可就近借重在地人才,而透過網際網路等順暢溝通。
 分工策略上,台灣進行新車種、新材料等基礎生產和核心技術研發,包括全球銷售模式(Global Model)車款,如Revive、TCR等由台灣研發;各地再依區域需求及專長,開發區域銷售模式(Local Model)車款,如競賽車及長途旅行車由歐洲負責,登山車由美國開發;大陸的市場大,則負責開發電動自行車,台灣再加以整合、導入製程。
 研發經費方面,1993年已逾八千萬元,占營收1.31%。1997年增達一億一千八百多萬元,占營收的2.38%;1999年,研發支出比重升至2.51%,寫下1990年代的最高水準。過了千禧年,巨大研發經費持續增加,至2003年為一億八千兩百萬元,占營收的2.64%。為擴展觸角,爭取商機,並在大陸昆山廠增設研發部門。
 以巨大資本額二十八億元來看,隨著營收增加,研發費用相對可觀。放眼當今台灣企業,除了中大型電子、科技廠商外,一年能花一億元以上研發經費的傳統產業,實不多見。
 「早些年,巨大開發新產品即進到國際化階段,一直以台灣研發總部為主,整合全球資源在運作,致力提升層級,以Racing to the Top(騎上峰頂)為目標。」劉金標說道。現在,上自先進國家的高價專業車款,下至開發中國家平價代步車種,捷安特的產品複雜性很高,總部也時有調整,這在全球同業中還看不到第二家。(本文摘自《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主題:騎上峰頂─捷安特28:電動「智」行車─Lafree
 作者:魏錫鈴/資深記者
 拜科技發達之賜,現今已不必百分之百地靠雙腳踩踏自行車,尤其是大熱天、爬坡或逆風時,運用電力輔助踩踏前進,會特別輕鬆愉快。因此,巨大在生產傳統自行車的同時,積極投入研發電動自行車。
 以Lafree為例,研發時程大約四年,本來訂在1997年上市,為了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考量,延後至1998年第四季才推出。劉金標表示,延緩上市,主要是為了提升功能和安全性。如果自己認為可能還是「半調子」的話,就不宜急於上市,否則,消費者會難以享受騎乘樂趣。「我們寧可犧牲商機,在功能的強化及安全性的提升等方面,做更好的調整、測試後,才上市。」
 Lafree以動力助踩及可控式動力系統,創造靈活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巨大別出心裁地取名為電動「智」行車,以二十一世紀的新散步工具促銷,上市後頗受歡迎。Lafree是法文與英文綜合體,有自由自在、快意馳騁的意涵。
 那時候,劉金標還住在沙鹿,幾乎每天從家裡騎Lafree到大甲上班,下班再騎回家,樂此不疲。前後騎了兩年左右的Lafree,估計里程數可能突破一萬公里,他感覺對身體有相當助益;遇到雨天不方便騎,心裡還好像失落了什麼似的。
 就市場觀點,巨大評估電動自行車與一般自行車的定位並不衝突,以新增市場為主,這是利基所在。(本文摘自《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