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總裁學苑20050322

主題:騎上峰頂捷安特31:申設研發中心獲准
  作者:魏錫鈴/資深記者

而研發是產業延續生命的核心,注重研究發展的企業、尤其是資訊科技廠商,紛紛申設研發中心,當時,已有台積電、聯電、鴻海等逾二十家企業申設研發中心,陸續經審核通過。被歸在傳統產業的巨大,亦不落人後。
巨大在2002年十月申設研發中心,依經濟部「產業創新研發技術中心推動計畫」,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的企業,可獲得低利貸款、科專補助、較多國防役員額,及研發投資抵減等優惠,對經營體質、提升競爭力頗有助益。
劉金標說:「要將產品的目標客戶挖掘出來,提升對我們產品的興趣,當然是很艱苦的事,但巨大做的就是要跟同行不同;否則,無法提升層級。」他認為,開發流程有很多事要做,或者有人直接想到這些產品可能會很貴、很高級,「但我的想法不是這樣,產品不一定要貴或高級,而是要有特色。」
以瑞士知名的Swatch手錶為例,在市場競爭、機械錶已經飽和的情況下,Swatch開發的各種手錶,你說它是流行也好,休閒也罷,搭配在各種場合配戴後,市場就大起來了。原來的鐘錶業者,或許以為腕錶市場就是這麼大,人手一支應已差不多。可是,Swatch一出來,市場變成無限大,一個人可能擁有三、五支,真是開發市場的成功案例。
這家全球最大的手錶製造商,2004年上半年的獲利達一億七千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八億元),比上年同期成長了16.7%
所以,人家還沒做或還沒人做時,就要去做、去投入開發,這種投資比較大,也須有整體計畫、按部就班才能實現;劉金標說:「關於這點,講一句比較自大的話,巨大在全球自行車業界算是數一數二了。」基於這個理念,巨大陸續開發出自行車的周邊商品,從捷安特安全頭盔、眼鏡、夾克、背心、衣褲、背包,到水壺、手錶、鑰匙圈、襪子,琳瑯滿目,提升了系列產品的搭配及附加價值。(本文摘自《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主題:騎上峰頂捷安特30:開發新產品的理念和作法
 作者:魏錫鈴/資深記者

談到開發新產品的理念和作法,劉金標說,消費者喜不喜歡一種產品,有很多學問、「楣角」,舉帽子為例,有的讓人一看就喜歡,亦有送上門仍不願意戴的。
巨大多年來做過很多帽子分送消費者等,他對一頂有氣孔的便帽讚譽有加,認為很有親和力;2003年,參加和泰汽車(TOYOTA)Vios新車發表會,那頂紀念帽同樣讓他一看就喜歡。
一頂帽子的學問這麼大,延伸至流行的服飾、汽車等商品,消費者喜歡的,往往售價就比較高;推而廣之,鞋子能做到領導流行,自行車呢?同質性若太高、缺少創新,勢將形同「穿制服」,使產業舞台、發展空間變小。
劉金標的理念是,巨大集團要一直開發有潛力的消費者和市場,他也了解這並不容易。所以,須從價值鏈來思索,產品要好、能夠讓人感動;多年來強化國際開發、分工製造體系,成了經營的重要環節。他說,巨大不斷測試市場,挖掘新產品,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叫好不叫座,「摃龜」者亦不少;惟均要求同仁不能氣餒,要從消費者反映、最終市場的回饋來檢討、改進,讓產品能日益精進。
羅祥安則表示,巨大的策略是經由具有創意產品來創造差異化,投入更多資源研發;像星巴克(Starbucks)咖啡一樣,以不同的風格、品級,來使市價倍增。
新世紀以次,風行多年的登山車(MTB),銷售曾出現略微下滑跡象,舒適車、長途旅行車(Trekking)、休旅車(SUB)等,都成為巨大新開發的重點品項。(本文摘自《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主題:騎上峰頂捷安特29:開發新產品的態度
 作者:魏錫鈴/資深記者

談到開發新產品的態度,劉金標形容說:「這有時如同賭博一樣,在牌未開出前,你就必須下注;而為保有較大的贏面,你要有前瞻性看法、多方蒐集資訊來回饋開發。」這樣,研發才會更精準,能見度才會再提升,也是巨大台灣研發中心與歐美設計中心緊密結合的道理。
事實上,十多年前,巨大已率先開發鉬鉻合金自行車,以輕量化解決了傳統車款稍嫌笨重的缺點;隨後,又採用高科技複合材料與航太工業的膠合技術,成功開發碳纖維自行車,大幅提升進軍世界高級車市場的實力。
他分析,透過新產品開發,整合全球資源,來生產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大抵有兩種範疇:一是已經浮現、看得到的,這個層次(level)比較簡單;二為根本看不到、潛在的市場,屬於另一個較高的層次。
如同早年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考察鞋子市場的故事,一個出了機場看到當地幾乎沒有人穿鞋子,認為根本沒有市場,失望地掉頭而回。另一個同樣看到沒幾個人穿鞋,卻想像著如果大家都穿,或是越來有越多人開始穿鞋子,那麼非洲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因此高興地回報當地將有無限商機。
劉金標笑著說,非洲是否每個人都會穿鞋,他不知道;就業務拓展而言,卻要去嘗試,透過新產品來開發市場需求。
自行車有兩百多年歷史,車型、用途等不斷在變化,作為業界一員,必須持續透過新產品來試銷、推廣。而品牌價值,是多數消費者會指名購買,業主也有能力推出新產品的顯現。(本文摘自《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主題:環境保護與顧客滿意
  作者:衛南陽/經瀚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


 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我們從環境中得到一切,所做的一切也對環境產生影響,如果不善加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日後還是要遭受大自然反撲的苦果。
環境保護是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動手的,不過舉手之勞,問題只在我們要不要做而已,例如台灣每逢雪季,遊客在合歡山上就會看到到處都是垃圾。下雪在台灣本來是罕見的,我們都以「瑞雪」稱之,現在變成生態浩劫的開始,先不說交通擁擠和車輛排放的廢氣等,有些地方的垃圾比積雪還厚,甚麼垃圾都有,衛生筷、餐盤、攤販的桌椅鍋爐,就連廢棄的馬桶、浴缸都讓人看了不禁傷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人性,可是吃山或吃水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不要額外製造山和水的負擔呢?民宿與攤販業者更應該愛惜合歡山的景致才對,如果沒有好山好水可以欣賞,誰還願意去光顧?到時候哪裡還有收入呢?遊客也一樣,喜歡合歡山,就不要製造垃圾傷害山,隨手將垃圾帶下山,才不會每逢雪季,生態、環保也跟著雪上加霜。
另外一個在2004年底由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資料,空氣品質差的天數,較前一年增加83%,也就是說2004年前8個月,台灣各地空氣品質監測站共計監測日數為一萬三千七百多日,機動車排放廢氣污染物、營建工程、工廠都是元兇,一般居民也因為露天燃燒而造成空氣品質下降。
從上面兩個現象來看,我們的環境正在惡化之中,社會生活水準越是富裕,對環境的破壞越高,這是個值得我們憂慮的問題。相同的,對於企業來說,環保也是個重大事件,導論中提過,企業可以行銷的東西很多,對於環境保護的理念也可以行銷,從國內外許多的例子可以得知,很多公司不一定大力鼓吹「我們是環保的公司」,卻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被冠上「我們是不環保的公司」。
傳統上,我們都認為既然企業利用環境進行營利,應該對於環境多盡一分心力,畢竟這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概念。但是不見得每個企業都願意這麼做,因為回饋環境有時候需要更大的代價。這個道理和「道德」很像,企業遵守「環境保護」不一定能賺大錢,但是不環保的結果,往往是被政府重重處罰、被消費者抵制,甚至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形象。
許多產業因為特性關係,必須注重人文、環保的形象,例如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最為人稱道的做法,就是反對以動物來測試化妝品。從創立之初,美體小舖就以科技方法代替動物測試,並且對原料供應商進行審慎控管,絕不採購經過動物測試的成分,這樣的作法也許多了一些成本,卻也贏得顧客的好感。環保不是企業形象的依據,也是產品製造或使用過程的重點。
還有,為保護地球資源,美體小舖除長期推動3R(減少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運動,也執行使用後的空瓶回收,並且鼓勵再利用的觀念,擴大到世界各地,1986年與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合作發起「拯救鯨魚」活動,1989年還發起「停止燃燒」以拯救巴西熱帶雨林活動,都可以是其中重要的里程碑。
此外,美體小鋪多年來都遵循「社區公平交易」的原則,取得保養品的某些成分,以合理價格長期向貧窮落後社區採購原料、手工雜貨,藉以幫助貧窮地區的發展與醫療、教育建設,同時在過程中力行環保也教導他們相關概念,援助的地區遍及世界各地。
另外一個知名品牌肯夢(AVEDA)1997年開始,就與國際保育協會合作參與巴西亞馬遜雨林的保育運動,為了保育當地環境,也援助原住民社區的生活,肯夢與當地原住民合作種植巴西核果,並將其中的植物性蛋白成分用在自家的幾個頭部保養品,他們的訴求之一,就是「產品不僅對髮絲好,也對地球好」,希望也讓顧客培養出愛護地球的觀念。
歐舒丹(L’OCCITANE)的明星商品乳油木果油,其中所含有的20%乳油木,固定向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居民採購,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與利益。
企業可以標榜自己是環保的企業,更可以主張自己的產品是環保的產物。愛護地球是每一個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很多我們熟悉的企業,例如可口可樂公司,許多年來不斷努力透過再利用、減量和再生程序,降低對環境的衝擊,落實環保理念。
以他們在台灣的工廠為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如紙張、包材等,都經過嚴格的分類和回收,連生產後再利用的水,都運用在清潔及冷卻等非生產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珍惜水資源的信念。這些環保理念也經由綠色辦公室環保活動,要求員工實行鋁罐及寶特瓶回收,紙張再利用、廢紙回收、文具回收和減少紙杯使用。
很多企業為了賺錢,都忘記了錢是從社會大眾身上賺的,如果不回饋給社會大眾,這樣公司又怎麼能持久?科技越來越發達,綠色行銷也越來越重要,可口可樂公司的綠色行銷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環。從包裝材料的選用,包裝的方式,以及逆物流的通路等等,這個地球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負載,所以企業在創造生產之餘,實也應重視環保的問題。
可口可樂公司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並不是意外,企業最重視的就是跟社會的互動,從此個案中,我也充分的了解在不改本質下的求新求變是非常重要的,既能不被社會淘汰,又能引領社會流行,創造高知名度,我想這是任何一間企業都應該要學習的。
主題:執行培育接班人計畫
 作者: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日產汽車最近宣布41起,由日產常務執行官志賀俊之出任首席營運長(Chief Operating Officer),這是該公司社長CEO卡洛斯.鞏恩(Carlos Ghosn)將兼任法國雷諾公司社長CEO後,所任命的最高階人事案,可以預見志賀俊之將是實際負責日產業務的領導者,一些觀察家認為有些意外,照理說這個職務應由副社長接任才是
我說:這一點也不令我意外,在2000年鞏恩(上任不到一年)就提拔時年46歲的志賀俊之出任常務執行官,當時,我就感覺到這就是鞏恩培育接班人的做法。在2003年鞏恩再讓他加入由幾名副社長在內的八人決策小組歷練,更可看出鞏恩培育的決心。
能提出策略與目標執行力營業利益率11%(2003)、增加海外銷售量,是志賀俊之能被鞏恩看中的原因。
事實上,鞏恩獨到的接班計畫,不僅展現其遠見的領導力,也是給其他企業在培育領導者參考。
奇異(GE)前董事長威爾許(Jack Welch)2001年退休,但早在1994年便開始正式的接班人選拔,當時他為此召開「管理發展暨薪酬委員會」(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Committee),挑選了很多觀察名單,並給予他們不同職務的歷練機會,以便能有足夠的時間精選接班人。經過多次的淘汰,最後在三位能力、表現都很優秀的候選人中挑選46歲伊梅特(Jeffery R.Immelt)接班。
理由是帶領奇異走向未來需要的是思考格局大的領導者,而伊梅特也不負所託,這幾年持續帶動變革!榮獲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2004年「年度最佳企業經理人」。
所以,在很多場合中,都跟經營者強調:在上任的第一天,就要開始準備或物色接班人選,最適合的人選不一定是公司內最有人氣的,或是你最喜歡的人,而應是最能創造經營價值、引領企業走向明確未來的人,這是經營者無私的展現,也是成就一個偉大經營者的第一步。(黃祖強整理040315)


  1.  主題:徇私難以大成
     作者: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一書提到:「無私是世界所有偉大人物共同的特性之一,沒有無私的服務,做什麼都不會得到成就。如果從事的行為是自私的,縱然讀破萬卷經書也是枉然。」
然而在職場上,我們不免遇有私心者因個人利益而藏私或竊功,導致團隊間有貢獻者憤憤不平,團隊裡的氣氛亦十分不快,於是有人問我:您總是告訴我們要無私,甚至要學習將「成功的榮耀歸於他人」,儘管無私者偉大,但最後總是那些私心者成功,不是嗎?
事實上,的確有很多人懷疑:既然自己有貢獻,為什麼要將成功的榮耀歸於別人?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一個極富創意的點子,如果不是經過團體智慧激盪下的潤澤、修飾,能更完美呈現嗎?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儘管自己投入了相當大的貢獻,仍然要懂得釋放無私的心去感恩對方。
當然,許多人擔心因為自己的無私,功勞不計反而無法成功,但其實私心才是造成失敗最大的惡因:過去,我曾因為老闆一項不合理制度,在會議上據理力爭,結果並沒有獲得在場其他人的支持,於是,會後我把反對的理由、及負面影響,巨細靡遺寫下交給老闆。
幾個月之後,問題果真發生,老闆緊急召集大家開會。會中,當初贊成者沒有一個人敢出來接下這個問題,所以,當我主動表示願意承接問題時,所有人都感到非常地訝異。在那之後,我因為順利將問題解決,不僅能力更加受到肯定、重視,也獲得同仁們的信賴與尊敬。
另外,我也聽過一位朋友,因為忌恨上司駁回他的提案,所以,當上司要他支援其他案子,他因為私心作祟便故意從中阻撓,結果得罪了其他同事,從此,大家都非常不喜歡和他共事合作,也不願意主動提供協助,使得他在發揮上處處受限。
無私者是凡事為別人、為大局著想,因此有源源不絕的創意產生,同時也獲得別人的支持與信賴;但反觀私心者,總是以個人利益優先,或許因一時的投機嚐到了甜頭,然而狹隘的氣度、眼界反而讓人無法成長,永遠只能斤斤計較於近利,成就不了大事業!
值得注意的是,領導者應該塑造一個人人願意分享、無私的環境,使每個進入這個環境工作的人都變得毫無私心,否則,若領導者帶頭偏私、不公正,自然也就沒人願意無私的分享,企業所呈現的就是消極、冷漠的無力感。(盧文情整理0503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