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股亂——誰欺負了台股

20040524股亂——誰欺負了台股387

股亂——誰欺負了台股

呂宗耀
1953年生,宜蘭人。
1987-1997年任職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組長,負責國內外股票、債券投資一千億台幣部位操作,期間指數平均年報酬率21%,國壽平均年報酬率73%。
1998年應陳田錨前議長邀約轉任大眾金融集團投資總監,2001與國壽工作夥伴並具證券分析師資格的張献祥,共組投資研究團隊。
2003年邱靜怡接續加入,正式啟動「呂張投資團隊」由八人增至廿三人,呂、張二人專注在策略思考與經驗傳承,邱靜怡貫徹紀律執行,六、七年級成員分具商學、理工背景,均具碩士學歷,老中青三代結合經驗閱歷與最新社會、產業脈動,聚焦第一線走訪資本額卅億以下、業務轉戰全球、CEO為第一代經營者的上市櫃、興櫃公司,每週每人以走訪請益四家掛牌公司為內容,工作主軸完全捨去流行、循環之產業公司,全力聚焦在唯「成長性」是問的差異化投資內容,開創出有別於當下台股分析體系的投資風格。
撰文:呂宗耀
誰欺負了台股?我想從台灣國內及全球思考角度,試著找尋答案。在《今周刊》第三八三期,我曾引用胡蘭成《今生今世》作品中一段話:「天地之間有成有敗,長江之水送行舟,從來送勝者,也送敗者,勝者的歡譁,果然如流水洋洋,而敗者的謙遜,也使江山皆靜。」胡蘭成才華橫溢,他記下了「謙卑」。
二○○四年五月十四日,影劇記者趙雅芬在其專欄中,也記下了這樣一段描述:「張學友最迷人之處,不是他歌唱地多好,戲演地多投入,而是他的人生態度誠懇、嚴格自省、始終謙卑不自滿、也不吝於分享自身的缺失和不足。」趙小姐還提到,她當上影劇記者後,採訪了「不可一世的、自以為是的、志得意滿的草包和花瓶」巨星,是「浪費時間在無盡的廢話和謊言中。」所以她記下了對張學友「謙卑」的尊敬。

時空相隔,「謙卑」還是難尋,台股從○三至○四年初,看到台灣投信界得獎明星基金經理人,對航運及鋼鐵類股的歡譁,充滿了勝者的誇張與不謙卑,這一次在循環類股的鋼鐵、航運產業中,受傷最為慘重,裕民航運(二六○六)從三月十日的六十一‧五元,暴跌到五月十七日三十五‧七元,燁輝(二○二三)從○三年二月六日的四十一‧三元,暴跌到五月十七日十八‧三元,而裕民航運○四年第一季每股賺二‧六五元,燁輝鋼鐵○四年第一季每股賺○‧八七元。

誰不知道亞洲粗鋼產量占全球四五%,而中國的黑洞需求被誇張到了連中國政府都無法精確統計的二五%全球市占率;誰不知道散裝、貨櫃船運公司的熱絡需求及造船速度的緩不濟急,但股市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用功,不是用這樣子表態的觀察就能求取勝利。

循環類股興衰的無常,從華爾街兩百年的歷史中及台股一九九七年上千點以後,從來就不是架構在賺多少就應該有多少的股價,散戶可以不了解,明星基金經理人卻不能不知道。得過獎的榮耀歡譁,淹蓋了自省的「謙卑」,罪不可赦,怎麼可以將投資大眾認購的基金,將四○%至四五%的比重,像豪賭似壓注在鋼鐵及航運類股。

這種為求與其他投信爭戰相對報酬及名位的廝殺,置散戶的資產於個人不成熟的判斷,必須接受批判,這已經完全違背善盡完全管理者的責任。一個基礎訓練紮實的分析研究與謙卑操盤手的風範,在本次鋼鐵與航運類股的殺戮中,完全看不到優質操盤手應該有的專業及風險控管,不能責怪中國經濟的宏觀控調。
一個國家的經濟,固定資產的投資占到了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四○%至四五%(中國GDP一.二五兆美元,○三年固定資產投資五千億美元),不但遠遠超過了美國的一○%,也超過了全球認定年固定資產占GDP總量的一○%至二五%的範圍。

這種違背常態的成長,當然所帶出原物料的鋼材、銅、鋁、水泥、營造的循環上漲,充滿了太多的投機及空幻,做為一個操盤手,在願景還未幻滅前就該警覺,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怪罪中國的經濟調整,甚至到今天一面因績效壓力,猛烈砍殺鋼鐵、航運類股,加深該兩類股的跌勢,一面又大言不慚地,以鋼鐵、航運目前的獲利只是短暫地下跌,令人難過。

循環類股的特質是該族群的公司,我們看不到他們的核心技術能量,隨勢起也隨勢落,誰欺負了台股?從台灣國內角度來看,是明星基金經理人的膚淺與短觀;從全球思考角度來看,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面相交錯撞擊著,一個是令人相當悲觀的The Perfect Storm再現,一個是令人相當興奮七十年來未見的The Perfect Economy出現。

目前全球股市崩落,看似The Perfect Storm擊敗了The Perfect Economy,再往下深究,從全球各大公司公布的獲利、訂單需求、資本設備支出的快起及台灣各大類股三十年未見的大獲利,The Perfect Economy將帶起的經濟興奮狂潮,一定會舒解The Perfect Storm,投資者只要能渡過目前的雜訊挫折,請相信七十年未見的經濟強度,將帶給股市的大起。

《The Perfect Storm》源自二○○○年一部耗費一.四億美元,根據事實改編的電影名稱(一九九一年十月份在美國麻塞諸薩州的葛魯賽斯特港發生的史上最大颶風災難事件),台灣片名翻譯為《天搖地動》。「The Perfect Storm」在該片中的意涵是人類面對了史上最大且幾乎不可能形成的,最後居然由三個海上颶風,以母帶二子的方式融合形成了時速風力一九三公里,風浪一百呎高(十層樓)的完全風暴。這個至今為止氣象史上的最大風暴葛瑞斯(Grace)因片名The Perfect Storm就自然被衍生到經濟情勢的形容,目前經濟上的The Perfect Storm涵蓋了一、油價的狂飆,二、中國黑洞的可能失控,三、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整,四、恐怖主義的全球漫延。

中國黑洞由胡、溫的談話,仍堅持七%的GDP 成長,不容易失控;油價的狂飆從歷史的過往看,終要滑落;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整,確立了資本設備支出所帶動經濟成長的成形,惟一的一項恐怖主義,我們無法分析,我們只能說:生命與和平的追求,是人類進化從未改變的自然演進。它目前是一項風險,但投資異於定存也就在風險的承擔,進入股市就必須接受這項風險的存在。當The Perfect Storm 只剩下一項時,The Perfect Economy 帶出的全球大欣喜就要來臨。

The Perfect Economy 的意涵是二十世紀兩位最偉大的經濟理論大師——英國籍凱因斯(一八八三—一九四六年)與奧地利籍熊彼得(一八八三—一九五○年)的兩種截然不同經濟繁榮理論同時出現。

凱因斯主張利用大量政府支出創造所得,一九三三年羅斯福採用後的七十年,我們在中國大陸也看到了,它帶出來傳統原物料股的投資新局,中國的宏觀調控將沿續凱因斯的擴張繁榮理論;熊彼得主張以創新來創造需求,以從無到有的創新形態帶動經濟繁榮,它帶出了全球無線傳輸、數位化新生力量。

The Perfect Economy才剛起步,請投資者不要憂慮,尤其對台股投資者,我以清代大詩人鄭板橋(一六九三—一七六五)一首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與大家共勉:台股一定會大崛起。

沒有留言: